熱度 4
全國各地的歷史名城都在煞費苦心地恢復“古城”,河南開封斥資千億以上,欲重現“汴京”盛景。北宋年間,汴京是國際大都市,有《清明上河圖》為證。正是這張國寶繪畫,讓今人動了腦筋,按圖索驥施工,殊不知困難重重,前途未卜。
一百年前,中國到處都是古城,沒有新城,雖然從十九世紀中國走了下坡,但瘦死駱駝比馬大,古老中國的樣子處處可尋。別說一百年前,五十年前,我小時候北京的城墻都還在,登上城墻眺望,看到的不僅是風景,更多的是歷史。
可這歷史一點一點地消逝,社會主義的磚,東南西北搬。偌大的城墻幾年之間就拆平變成了馬路,路是痛快了幾年,但傷一直痛到了今天,估計至少還要再痛上一百年。
國人喜歡埋怨,不找原因。埋怨百多年的積貧積弱,埋怨已逝去不可恢復的景觀,埋怨無知而沖動的歷史,就是不深刻檢討,我們為什么把祖宗幾百乃至上千年的古城那么痛快地拆除,它們究竟擋住了我們什么?!
至少從太平天國起,中國人開始對自己的文化清算,洪秀全不是個農民,是個秀才;那以后的歷次文化運動都以破為主,都是文化精英說激進的話,做激進的事,以至我們的古城被拆除順理成章。
一百多年過去,在我們快把祖業拆光的時候,發現如此拆除仍一無所獲。痛定思痛,開始“重建”,卻依然未做思考,為何重建?梁思成先生為阻止北京城墻拆除嚎啕大哭,最終也未能阻止蠢行的發生,古老的北京換了一副新貌,仍擋不住梁先生那如泣如訴、繞梁不絕的哭聲。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4 04:26 , Processed in 0.03438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