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久久久精品图片|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国产一区二区综合视频|国产亚洲精品电影网站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機械社區

標題: 日本大企業怎么了,為何巨虧 [打印本頁]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2-2-4 08:38
標題: 日本大企業怎么了,為何巨虧
松下2011巨虧102億美元,索尼連續5年虧損,最近換帥。小日本電子強國要完蛋了?日本機械企業外向型的多,還是給國內制造業做裝備多,要是為國內做肯定也受連累。西門子形勢怎么樣,德國還不錯吧。

真不知道日本怎么回事,了解真相或詳情的社友說說。

作者: 隨風漂泊    時間: 2012-2-4 09:19
索尼失去了盛田昭夫,也失去了創新,固步自封,隨身聽也被蘋果ipod超越。支撐日本大企業的是眾多的中小企業,他們有的掌握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技術,不可小覷。
作者: 鐵血江湖    時間: 2012-2-4 09:20
個人感覺,小日本的東西和歐美聯系比較多,誰叫他們做的東西都是高精端的呢。現在整個歐洲經濟蕭條,而老美現在又在為自己的就業找出路,雖然他們都一直說小白兔怎么怎么地,但是小日本還是難逃關聯的。尤其他本國又那么小,內耗不是很大的情況呀,想要在現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有個較好的過渡,開發新市場新產業可能是個辦法,所以換人就是換方向的。以上都是個人一家之談
作者: 33541837    時間: 2012-2-4 09:34
很明顯的東西,主要原因 米國大量發行貨幣
作者: hdsnvhua    時間: 2012-2-4 09:42
該淘汰下來了,我們國家的科技要追上去
作者: cfl806900014    時間: 2012-2-4 09:50
聽大俠們調侃         呵呵
作者: pfizer2001    時間: 2012-2-4 10:28
記得1998年的時候日產說要破產重組 也是幾千個億的損失 之后 日產就起來了 當時日產差一點破產
10年一個輪回 也該輪回了 但是人家小日本有核心技術跟我們不一樣
我們是跑路!
作者: hbkl2006    時間: 2012-2-4 10:42
國家人品一直沒有增長
作者: 耶穌愛子    時間: 2012-2-4 10:49
本帖最后由 耶穌愛子 于 2012-2-4 10:52 編輯

感覺日本家電企業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中國家電市場以前是日本一枝獨秀,現在是日、韓、中三足鼎立,這和韓國、中國家電企業的進步有較大關系。
作者: everfree    時間: 2012-2-4 11:45
階段性的,很正常。擠干了所有水分的虧損,跟國內的虧損不是一個概念。按照國內概念,也許還是巨贏。
所以經常看見國外巨頭危機、破產保護,但總是死不了,不幾年有活蹦亂跳了。文明程度高的社會,瞎不了好東西。
作者: brianshao    時間: 2012-2-6 12:48
前有米國人,后有韓國人,日子確實不會太好過
作者: 一兩酒    時間: 2012-2-7 19:16
本帖最后由 一兩酒 于 2012-2-7 19:18 編輯

巨型企業的虧損跟我們理解的虧損不完全一樣,否則,SONY連續5年虧不早就完蛋了。
巨型企業的頂層財務運行很復雜,虧損往往是財務金融原因,而且虧損不是真正虧損,是有目的性的。

作者: 白石道人    時間: 2012-2-7 19:40
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初就是進口許多磚頭盒式錄音機,進口產品的時間相當的長。日本自己放棄發展的機會,中國所付的外匯足夠幾條生產線。日本的汽車何嘗不是這樣呢,進口了許多日本整裝車,可是日本與國內汽車整裝廠很少直到廣汽本田橫空出世。豐田公司在中國所有的零配件都有合資公司,就是沒有整裝廠(直到豐田與天汽合資)。同期的德國的汽車公司大力推進大眾在中國的整裝廠的合資,可以說日本在中國市場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進入新的世紀后手機大行其道,歐美公司從建廠就將整裝廠建在中國,摩托羅拉 ,諾基亞 ,三星都是這樣,只是將銷售代理權給了中國人自己做,銷售不是外國人的強項,中國(中國許多潛規則)。建立了整裝廠,許多配套廠商就會像候鳥一樣跟了過來,無形中減少了采購成本。而日本的的電器廠商又一次失去自我發展的了機會。其實日本的東西做很不錯的,蘋果的許多零部件都是日本提供的,富士康做的東西技術含量遠不如日本公司高(個人觀點),做配件的畢竟沒有定價權。

在中國,外國人制造的銷售沒有優勢,不是他們的強項,這個可以交個中國人去完全負責。

以上幾點就這造成日本電器企業的巨虧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2-2-7 19:46
白石道人 發表于 2012-2-7 19:40
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初就是進口許多磚頭盒式錄音機,進口產品的時間相當的長。日本自己放棄發展的機會,中國所 ...

日本人把整機廠留在國內,不放在中國,出于何種考慮?

作者: leftwall    時間: 2012-2-7 21:03
先富起來的中國人不認為日貨是奢侈品了,所以不買他們的賬啦
作者: 5230    時間: 2012-2-7 21:0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場地震回到解放前,
作者: 燕客    時間: 2012-2-7 21:29
小日本牛得太久了, 報應
作者: makino    時間: 2012-2-7 21:55
簡單一句話。中國要新技術。{:soso_e100:}
作者: liang271887922    時間: 2012-2-7 22:03
我現在賣筆記本就不買東芝什么哼(ˉ(∞)ˉ)唧
作者: at84511    時間: 2012-2-7 22:06
路過,日本大企業雖然虧損,但是日本的一些東西還是很好的。
作者: 老畢sz    時間: 2012-2-8 13:20
小平說:我要看到新,越新越好……
作者: 路長兮    時間: 2012-2-8 14:19
主要是日本的這些大企業太過于保守了,無法適應市場。

像松下布局等離子面板叫板液晶,卻不愿意分享等離子技術,致使絕大部分彩電企業轉戰液晶,最終等離子技術逐漸被邊緣化。

而夏普構建了全球一流的液晶面板廠,但是夏普的面板廠幾乎全供自己使用,相反三星的液晶面板則向全球彩電企業供貨,如今大量的庫存壓力導致夏普陷入了巨虧,只能宣布其十代線產能削減一半。


作者: zms9439    時間: 2012-2-8 15:07
leftwall 發表于 2012-2-7 21:03
先富起來的中國人不認為日貨是奢侈品了,所以不買他們的賬啦

呵呵,不錯。有點那意思{:soso_e100:}
作者: 星美翰林    時間: 2012-2-8 18:20
日本不想把技術外泄,他這是跟不上時代的表現,沒有別人學不會的技術,只是時間問題,中國不是也能造航母了嗎?把握不住時機,對市場誤判,自我滿足,這是日本走向衰敗的原因。

日本的手機、電腦就沒有自己叫得響的品牌。像日本的錄像機、隨身聽當時多牛,現在不都進垃圾堆了,柯達不也倒了嗎,轉型不及時,落后他人,F在日本的攝像機、照相機還算可以吧。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2-2-8 18:50
一兩酒 發表于 2012-2-7 19:16
巨型企業的虧損跟我們理解的虧損不完全一樣,否則,SONY連續5年虧不早就完蛋了。
巨型企業的頂層財務運行很 ...

假報虧損能得到何種好處?

作者: sheppard2011    時間: 2012-2-8 19:45
小日本的基礎技術還在,  不會一下子爬不起來的{:soso_e160:}
作者: crab22    時間: 2012-2-8 20:18
近年日本電子企業出現停止趨勢、沒有重大技術突破,也沒有出現風靡一時的產品。在高端領域,受蘋果這類創新公司壓制;在中低端,韓國、中國追兵有日益迫近,導致日本電子、家電企業兩頭受壓。當然,一些生產電子元器件的日本企業仍在電子行業大發其財。
作者: 夏輝夏    時間: 2012-2-9 10:17
現在的電子數碼產品場都是依靠概念取勝,所以隨身聽被IPOD所取代,NOKIA被APPLE打敗。日本企業長于制造(成本、質量控制)而弱于概念創新。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日本的個電子巨頭雖然整體在終端消費市場表現疲軟,但是其芯片制造仍居于統治地位。概念是容易復制的,創新也很難永無休止的進行下去。當大眾厭倦了概念炒作,也對創新產生了審美疲勞后,整個產業最終還是得回到其根本也就是制造,而這也就是日本各電子巨頭重新崛起的時候。

我覺得日本各企業巨頭最讓人恐懼的地方就是其核心競爭力難以被復制,例如其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成本及質量控制能力。所以在整個全球的產業鏈中總會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作者: jinqizaiwo    時間: 2012-2-9 10:41
我認為日系產品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火,早幾年,之所以可以火,主要原因還是那時候中國人見識短,所以認為他們的東西就是好,就是高端技術的象征,同時日本人在價格上也很配合,給了一個奢侈品應該有的價格。

近些年,隨著發展,國人可以更多的接觸到外面的東西,而其他國家的大品牌不斷在中國出現,日系產品自然在國人的心目中的影響力下降。當然,并不能排除像蘋果這樣的公司近幾年的產品研發非常成功,削弱了日系電子產品的保有量,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就算沒有蘋果,日系沒有創意的產品設計也早晚會阻礙其發展,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不過日本一些核心技術還是世界領先。

我想,只要他們把握住這些技術,東山再起不是什么難事。所以從這點上可以借鑒的是,國人無論怎么COPY國外的東西,最終想發展一定要推陳出新,只有擁有自己的技術,才能在動蕩的世界局勢中占據一席之地啊。
作者: liruiqing001    時間: 2012-2-9 11:03
makino 發表于 2012-2-7 21:55
簡單一句話。中國要新技術。

完全同意!!但小日本怕啊!
作者: changkongceyi    時間: 2012-2-9 12:00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把新產品研發費用算進去,很多外國公司的產品研發投入很大的,等到產品下線時,他們的有一份虧損報告又出爐了
作者: tancazo    時間: 2012-2-9 12:29
企業要做到經久不衰,難啊
作者: 駑馬    時間: 2012-2-9 13:02
還是核心競爭力的缺失,現在兩大巨頭,蘋果和google,當然還有老牌的微軟,都具有核心的操作系統,小日本拿不出核心的東西啊
作者: honyo2011    時間: 2012-2-9 14:33
個人感覺還是美國人現在顧不上小日本了,所以日本人就虧損。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2-2-9 15:36
honyo2011 發表于 2012-2-9 14:33
個人感覺還是美國人現在顧不上小日本了,所以日本人就虧損。

難道要美國人幫助,日本人才能賺錢么?

作者: 回家睡    時間: 2012-2-9 15:38
和美元泛濫 日幣升值 也有關!
作者: hccad    時間: 2012-2-9 17:35
優勝劣汰, 歷史必然的
作者: 打鐵的    時間: 2012-2-9 19:37
幾年前我就發過一個帖子:績效考核毀了索尼。所以索尼沉淪是必然的事情。公司大了容易被制度束縛手腳,下一個倒下的該輪到諾基亞了。沒有喬布斯的蘋果,估計過幾年也會被超越。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2-2-9 19:40
打鐵的 發表于 2012-2-9 19:37
幾年前我就發過一個帖子:績效考核毀了索尼。所以索尼沉淪是必然的事情。公司大了容易被制度束縛手腳,下一 ...

不被制度束縛手腳,怎么才能做到呢?為何微軟,IBM這些大企業就沒問題,還有西門子。

作者: 打鐵的    時間: 2012-2-9 19:53
索尼的倒霉,也在于早期把唱片資源給了蘋果的itunes,結果itunes營銷模式的成功,讓索尼多年的積累白白給蘋果做了嫁衣,現在欲撤出itunes,可惜為時晚矣。也許傳說中的燃料電池能讓索尼翻身吧。
作者: 打鐵的    時間: 2012-2-9 20:29
老鷹 發表于 2012-2-9 19:40
不被制度束縛手腳,怎么才能做到呢?為何微軟,IBM這些大企業就沒問題,還有西門子。

企業越大,就需要越多的管理流程支持,流程越多,效率就越低,無論垂直管理體系,平行管理體系,垂直和平行結合的體系都在頭痛這個問題。IBM里面就有一個很出名笑話,要把一個箱子從一樓搬到二樓需要一個月,提出申請花一星期,審批申請花一星期,找到搬運工花一星期,一星期后搬運工才過來搬。
IBM、西門子也有過非常艱難的時期,不過他們的領導層有壯士斷腕的魄力,IBM把個人電腦賣給聯想,西門子把手機部門賣給明基,割掉不良資產,才沒有被拖進泥潭。
微軟肯定也在煩,至少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它跟諾基亞一樣煩。不過微軟的windows霸主太久太牢了,什么問題目前都不是問題。
這個命題太大了,跟行業有關,跟管理模式有關,跟管理輔助系統有關,跟考核方式有關,跟領導人能力魅力有關,跟社會經濟狀況有關,跟人文地理宗教政治等等等等有關。
至于咋整,只有摸石頭過了河的人才知道了。
還是老祖宗看得透,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有的龐然大物都是一樣的過程,不斷地發展壯大壯大然后分崩離析然后再重生或變成傳說。百年老店的大企業很少見,大概就是如此吧。

作者: n9ga1    時間: 2012-2-9 23:06
標題:
本帖最后由 n9ga1 于 2012-2-9 23:23 編輯

主要是人的原因~ 日本騰飛的時候 正好是 二戰以后 他們都努力的工作 現在這代 很差勁  我公司一直給東芝做配件~ 東芝的業務人員 技術都是皮毛~ 有時候都很難溝通

IBM的問題貌似比索尼更加的嚴重 IBM把不良資產高價賣給中國的知名企業~
人家聰明! PC部全賣
咱們中國企業搶著買 現在都吃虧了  不是人家領導又氣魄 是咱們領導沒水平 好大喜功 新官上任三把火..
現在太多太多的套 中國企業往里面跳~~


作者: 智狼野心    時間: 2012-2-10 08:44
現在的年輕人(日貨消費主流)已經對日產消費品的購買欲望沒有那么高了,同樣是音頻播放器,原先的索尼、松下等產品已經被ipod給沖夸了,原先的風靡一時日產電子表現在也退出了市場.....貌似現在流入大眾眼球的行內高端產品只有照相機等產品吧!
作者: 第三只眼xxx    時間: 2012-2-10 12:13
主要還是出現了創新度不足,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創新上的,不管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生產創新還是其他創新
作者: 秋葉楓紅    時間: 2012-2-10 12:40
曾幾何時,三星總裁說過,SONY就是三星的目標,時過境遷,三星已經遠遠超過了SONY.
作者: wanghuanzhi    時間: 2012-2-10 12:51
我們還是要技術啊,有了技術,管理。銷售問題不大

作者: xujin5588    時間: 2012-2-10 13:01
個人認為是由于產品失去了競爭力。而企業制造產品所必須的設備、能源、人力資源都是必須要投資,銷售額卻在下滑,導致單件產品的成本增加了。至于競爭力我的看法是,產品的技術創新及新品研發兩塊沒有跟上市場及客戶的需求。個人拙見,請高手詳述!{:soso_e100:}
作者: 路長兮    時間: 2012-2-10 14:28
我覺得日本大企業的暫時失敗,正是由于他們對于技術領先的過分執著和過分保守,真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就像柯達一樣,柯達破產了,并且是敗在了自己所創造出的數碼相機。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是柯達公司制造的,但是他們卻并不重視這種新技術。

為什么?因為他們已經壟斷了膠片相機的市場,膠片技術所帶來的利潤實在太大了,以致于他們無法舍棄,甚至是無法挪開一下眼睛。

日本也是這樣,太過于滿足自身技術所帶來的利潤和壟斷的市場,卻不肯把技術給其它人分享,這樣做帶來的后果就是市場無法最大化,并且容易陷入孤身作戰。

唯有大家一起賺錢的市場,才是真正可以做大的市場,只有足夠大的市場,才會大家都賺錢,才會讓大家都幫你。

就像以前諾基亞的塞班,也像現在蘋果的ios,現在看起來它是領先,但是它依然是日本和柯達的那種保守模式,注定會失敗的。只有像安卓這樣的,大家一起分享了技術,然后大家都來推廣,然后大家都來做大市場,然后大家都能分到蛋糕,這樣市場才能持續保持繁榮,市場繁榮了,大家也才能都有飯吃。

正是所謂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作者: leiziwubisheng    時間: 2012-2-10 14:33
加油中華!!。。。。
作者: gziitw    時間: 2012-2-10 15:08
“德國制造”的口碑是德國經濟的基石。德國企業之所以注重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首先由德國人的嚴謹的文化所決定。同時,德國企業的董事會權力沒有美國那樣大,無形中減少了經營者短期利潤方面的壓力。管理者可以安心地從事更為長遠的事業,而不必急躁冒進。
作者: gziitw    時間: 2012-2-10 15:10
德國制造首先是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重視特殊的,專業化強的產品,而不鼓勵大規模制造。
作者: 西門    時間: 2012-2-10 15:30
個人了解,可能與日本企業的本土化戰略和思路有些關系。

   在中國市場上,跟歐美相比較日本企業的本土化無論是進程還是寬度,或者深度都是差距的。歷史原因造成的社會心理影響不可小噓。當然也不是唯一因素,另外日本企業本身文化進入中國后的融入,交匯,變革太慢,這與日本本身的優越感帶來的固步自封有些關系。造成日本在華公司的效率降低,內耗增大,創新乏力,質量下降。

當這些負面信息進入管理高層,卻很難引起正確反思。相反,很容易得到一個相反的結論,為什么在本土生產組裝的產品如此優秀,在海外的產品就不行?原因可能是國外的體制,文化,工作方式,習慣等等距離日本本土有差距。OK,進一步的強化引進日本本土企業的制度,包括日本人完全進入管理等等,直至最后完全漠視中國商業運作的一些特殊點,越管越死,距離本土化的道路越來越遠。形成一個死循環,空空的消耗品牌影響力,坐吃山空終究有吃空的那天。不考慮其他因素,單從這個方面來說,日企的輝煌難以長久。
作者: 農夫山泉有點甜    時間: 2012-2-10 20:08
文明程度高的社會,瞎不了好東西。
                     
作者: 風》追逐    時間: 2012-2-10 20:11
讓一部分人活躍起來,然后帶動整個公司活躍起來。
就像沙丁魚那樣
作者: 靜水流深chen    時間: 2012-2-11 08:12
三星智能手機系統處于領導地位,還是蘋果的供應商,徹底把單一的NOKIA打敗
作者: 靜水流深chen    時間: 2012-2-11 08:15
阿拉現在也是在日資公司上班,感覺到蕭條越來越嚴重,各項經費都嚴格控制
作者: 0610310725    時間: 2012-2-11 09:06
再虧損,人家也有技術的底子啊。。
作者: 鉗工老劉    時間: 2012-2-11 09:53
不管什么原因!日本沉沒才好!
作者: 桂花暗香    時間: 2012-2-11 12:13
日本的基礎還是不錯的,但是管理思想有問題,都是下級對上級要絕對的服從。像索尼就是盛田昭夫近似武夫的命令,成就了隨聲聽。這樣就扼殺了整個公司的創新思想。這一點和中國還不一樣,中國誰有個好的想法,可能就會單干。腦袋僵化也是一個原因,假如電腦跳出一個要輸入密碼的窗口,他就會手足無措。其實就是直接回車就OK的事情。
作者: olivern81    時間: 2012-2-11 13:51
記得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好像我們老師說,索尼這一年把它前5年還是10年賺的錢都賠光了
作者: uuk    時間: 2012-2-11 14:34
同意,鬼子的公司總是說虧了虧了,但是實際錢都隱蔽的流轉回日本了。
作者: uuk    時間: 2012-2-11 14:38
他們在算成本的時候是按照最貴的人工,管理成本算的,就是向著虧這個方向算的,這樣就不用擔心發太多獎金了,因為我說虧了,沒賺到錢,少發點獎金就算好了。
作者: asalason    時間: 2012-2-11 14:49
路長兮 發表于 2012-2-10 14:28
我覺得日本大企業的暫時失敗,正是由于他們對于技術領先的過分執著和過分保守,真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就 ...

言之有理!
所謂獨食不肥!技術壟斷是不能長久的,這是一種井底之蛙的精神。技術是在利益浪潮的推動下不斷革新的,某種技術只能暫時性處于領先,在這段時間內它可以暫時被稱之為壟斷。
技術分享是一種大愛無疆的精神(或許有更好的成語來形容)。有大愛的人,懂得分享... ...才不會讓自己處于孤獨的境地,(下次再聊,忙)

作者: wakuk    時間: 2012-2-11 16:09
現在關鍵是在制造這塊沒有革命性的新技術突破,所以有創意的企業如APPLE就活得很好,而以精準制造為基礎的就很慘
作者: 天間一線    時間: 2012-2-11 16:31
應該和現在歐洲的經濟有關。
作者: 超精密    時間: 2012-2-11 20:53
論壇里有本"三井帝國在行動"講述了日本經濟的核競爭力在哪里,值得一看.
也值得思考日本是不是真的在巨虧
作者: eddyzhang    時間: 2012-2-11 22:36
個人覺得虧了不是問題,問題是虧了后他們會怎么做。不想一些人拿著人民的錢,虧了就虧了。
作者: copland    時間: 2012-2-12 08:08
中國企業怎么樣?兩桶油賺錢么?還不是哭著喊著向國家要煉油補貼,可笑不?
作者: andyany    時間: 2012-2-15 15:33
http://www.51voa.com/VOA_Special_English/Olympus-Troubles-Echo-Peter-Druckers-Management-Concerns-44055.html
作者: 大佐    時間: 2012-2-16 17:14
老鷹 發表于 2012-2-9 19:40
不被制度束縛手腳,怎么才能做到呢?為何微軟,IBM這些大企業就沒問題,還有西門子。

效績考核,聽上去就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努力做到怎樣怎么,在創新方面個人感覺效績考核沒什么作用的,
作者: dao558    時間: 2012-2-16 19:55
各種成本越來越高,售價越來越低唄
作者: danielzhan    時間: 2012-2-17 10:28
日系車企 日子好像不錯,,,,尼桑好像全線飄紅去年,
作者: myz9    時間: 2012-2-17 22:00
績效考核,精準制造,使團隊忙于做同樣的事情或更快捷的達到一定的目標,在生產線員工中用的確能達到主管的意圖。對那些有能力的把握市場動向企業家來說有利于自己意志的實現,是發展。
市場的變換不可能是一個人完全把握的。需要一個團隊不停的產生新奇的想法,能得到團隊的廣泛認同,并最終得到市場的認可。

作者: liqiuye111    時間: 2012-2-17 22:46
隨便聽聽各位高手發表意見,長長見識
作者: 西門    時間: 2012-2-20 13:36
今天看到這邊文章

http://tech.qq.com/a/20120220/000149.htm
作者: yh123    時間: 2012-2-20 15:28
有起有落,這個很正常,沒常勝將軍
作者: andy1216    時間: 2012-2-20 17:04
hdsnvhua 發表于 2012-2-4 09:42
該淘汰下來了,我們國家的科技要追上去

嚴重同意,哈哈,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作者: 廣州國際貨代-覃    時間: 2012-2-20 20:24
現在外貿行情蕭條!傷心。。。
作者: jlzt2005    時間: 2012-2-20 23:09

不可輕視小日本的忍術!
作者: lee0925    時間: 2012-2-21 12:22
還是老鷹版主強啊 總能找到讓人驚艷的話題啊
作者: chinafanghao    時間: 2012-2-22 14:26
《浪潮之巔》有提到過一個亞洲效應,就是說,歐美國家弄出一個創新的東西以后,作為核心技術可以獲得相對的壟斷利潤好多年,幾年之后這種技術會被日本模仿,進而被韓國和中國逐漸掌握,從而這項技術里利潤的空間被嚴重擠壓,從而使得歐美國家不斷地追求更新的技術;美國的產學研結合的很好,而且對文化的包容很強大,最優秀的人幾乎都去了美國,人家又有充足的研究經費,所以人家創新能力強是肯定的;而在國際的產業鏈分工中,中國獲得的地位是利潤最低的加工制造,根據郎咸平的話就是沒有定價權,總是被別人牽著走,從外部環境我們也沒有創新的環境。
作者: 多出來的1    時間: 2012-2-29 10:43
一個企業不可能永遠走在最前端,也不可能永遠盈利。都是周期性變化的,因為有競爭。
作者: 楊建山    時間: 2012-3-1 19:55
日本的電器業主要是受到中國跟韓國的j
擠壓!海爾電視器在2011年全世界銷量占百分7點多!三星就更牛了!
作者: 老鷹    時間: 2012-4-9 21:12
央視財經又報日本電子企業巨虧,看來信息是事實。受韓國和蘋果的排擠很厲害。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odgf.cn/)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交性大片|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99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三区江苏|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精品中文原创av巨作首播| 免费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 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高清国产天干天干天干不卡顿| 无码av波多野结衣| 麻豆md0077饥渴少妇|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久久久精品久久日韩一区综合|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 春药按摩人妻弓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区精品人妻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男女做爰无遮挡性视频| 国产视频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av麻豆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1卡2卡3卡4卡|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乱码视频| 欧美成 人版中文字幕| 欧洲亚洲国产成人综合色婷婷|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一区欧美一区在线播| 久久久久无码中| 少妇邻居内射在线| 国内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日韩视频无码免费一区=区三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成av人片久久|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