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聯邦商會稱,這次公布的中國企業“黑名單”,主要是依據本國企業的投訴以及一些中國企業可疑的經營行為。名單沒有通過媒體發布,而是在商會系統內部廣而告之,為的是給本國企業提個醒。記者了解到,包括北京恒聯中興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昆明澳橋堡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天津金億鑫化工有限公司、西安通歐進出口貿易公司等在內的近30家企業被列入了“黑名單”。這些企業既有注冊在廣州、珠海、天津等沿海地區的,也有注冊在河南、陜西等中西部省份的,還有一些企業在香港注冊,覆蓋面較為廣泛。
據了解,近兩年中國企業在海外被列入類似“黑名單”的案例還有不少,這其中既有國外對中國企業的過度警惕和出于政治考慮而排斥等方面的阻礙,也有中國企業自身經營不規范等原因。業內人士提示說,在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的今天,中企“黑名單”無疑敲響了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新警鐘。一方面,國外對企業的合規等要求越來越嚴苛,這類“非傳統風險”已經越來越多,需要企業格外警惕。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要在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步伐近兩年明顯加快。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的240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42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2.8%。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和挑戰。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提示說,尤其是社會責任問題、環境問題、合規反腐問題等“非傳統風險”要非常警惕。
針對此次奧利地發布的“黑名單 ” , 王志樂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可能有些企業確實是違法詐騙的企業,本身就是以詐騙為目的的,對于這樣的企業,我們要堅決反對、依法查處,避免此類事件干擾中國與他國貿易發展的主流。因為隨著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中國境外企業已經成為一個整體形象,個別害群之馬會破壞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形象,對大多數合法經營的好企業也會造成不良影響。而對于被誤列入或者被惡意列入“黑名單”的企業,要積極申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抱著去海外發展的良好愿景“走出去”的,但可能對境外環境和規則不熟悉,或者是對相關風險重視度不夠,導致一些違規行為發生,被列入“黑名單”,這是最應該 警 惕 和 注 意 的 。 以 合 規 反 腐 為例,王志樂說,國際公司把監管和合規的風險擺在第一位,而中國企業 卻 重 視 不 夠 。 這使得最近 國“走出去”的企業在海外已經屢屢受創。比如,中國某知名公司在阿爾及利亞的項目中,兩個項目人員因為受賄被判入獄18年。
“黑名單”事件無疑給更多的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王志樂說,國際投資環境已經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規范。打算“走出去”或者已經“走出去”的企業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現狀,既要嚴格遵守國外法律,履行社會責任,又要高度提高警惕,因為國外的詐騙也是不勝枚舉,中國企業也要提防在海外遭遇詐騙等事件。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形象等“軟實 力 ” 也日益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今年5月,商務部、中央外宣辦 、 外交部 、 發 展改革委 、 國資委、預防腐敗局等六個部門和全國工商聯聯合下發了《中國境外企業文化建設若干意見》。這是我國發布的第一份以境外企業文化建設為要求的工作指導文件。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國慶對此表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水平都上了新臺階。這個巨大的境外企業群體積極開展與駐在國的投資合作,為當地經濟、社會、民生和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在境外發展,面對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市場條件和差異很大的國別環境,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生存發展并與當地企業和諧相處,企業的成功經營是一個方面,企業的文化建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我國境外企業的文化建設與之相比,尚有不足與差距,急需充實內涵、提高素質、注重建設、加強引導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odgf.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