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業升級的推動下,未來10年機器人產業將迎來萬億市場規模。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2015年美國的制造業成本,僅比中國長三角地區高約5%,到2018年將比中國低2-3%。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機器人產業有望上升至國家戰略。“國內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90%以上市場被發那科、庫卡、ABB和安川電機等世界四大機器人巨頭控制,在國家安全戰略的推動下,進口替代空間廣闊。”羅百輝認為:機器換人的優先領域包括危險、惡劣、有害的作業環境(炸藥、核輻射、焊接、拋光打磨),勞動密集的工序(裝配、手工作業),勞動強度大的工種(鍛造、搬運),高精密、高清潔的作業(半導體、平板顯示器制造),自動化生產線上下料(機加工、熱加工),超常態制造(極高溫、極低溫、極高壓)。預計中國工業機器人在2015-2018年銷量年均增長率25%左右。
在羅百輝看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不僅來自于政策推動,更主要的是企業自發的認同感和探索研發。”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近兩年的一大趨勢是,涉足機器人產業的公司數量、切入角度、投資力度和研發深度都在不斷加大,與此相關的產業并購此起彼伏。代表公司有新時達、賽為智能、亞威股份、銳奇股份等。
在機器人領域實施了連環并購的新時達近日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的機器人本體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完全自主技術的控制器和驅動系統,二是完善的本體設計能力,三是完整的從核心部件-本體-系統工程-遠程控制信息化的產業鏈。前不久,公司剛于9月11日發布定增預案,擬作價約10億元收購會通科技100%股權和曉奧享榮49%股權,加碼工業機器人業務。公司表示,未來將聚焦于機器人與運動控制類新產品的市場拓展和電梯物聯網的市場布局,并將之作為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亞威股份采用的是與世界巨頭合作的方式切入機器人產業。資料顯示,亞威股份與庫卡集團旗下子公司德國徠斯展開合資合作,引進其先進的線性和水平多關節機器人技術,合資成立了亞威徠斯機器人制造(江蘇)有限公司(公司占51%股份);合資公司在年初已經成功試制樣機,現在已經承接了庫卡、徠斯、亞威內部數批訂單。公司表示,后續機器人業務發展還要取決于合資公司運行情況。按照計劃,亞威股份將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自動化成套業務,加快發展線性和水平多關節機器人及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
賽為智能則致力于特種機器人研發,公司8月28日在互動易表示全資子公司合肥賽為智能研發的無人機目前正在積極地做市場推廣,并已與軍隊簽訂訂單。據財報披露,公司目前還正在研發水下機器人;并與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合作舉辦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計劃采用實體教育和互聯網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辦學,公司出資7000萬元占比70%股權。
銳奇股份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亦頗有深度且初具規模,該公司以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技術為依托,聯手上海東升開展智能焊接機器人領域的業務,研發了通過以太網控制、用于五金行業、木材加工、小型機械行業的小型機器人,目前產品有3公斤、5公斤、8公斤三種規格;據悉,公司的焊接機器人12月份有望完成小批量試生產,并且未來也會研發其他類型的機器人。此外,公司表示看好“機器換人”機會,希望以焊接機器人為抓手,突破到“智能化工廠”整體解決方案領域,計劃用1-2年時間打造智能工廠,并進行推廣。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www.odgf.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