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公司的名號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會聽說過一點,但相信沒有幾個人深入了解過這家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公司,這一期,就帶大家來領略一下這家公司在平靜海面下暗藏的洶涌波濤。
bd3eb13533fa828b2f5cb6f5f41f4134970a5aac.jpg (31 KB, 下載次數: 19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4:52 上傳
全稱: 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
創始人:勞倫斯·K·馬歇爾;凡尼瓦·布什;查理·G·史密斯
成立時間:1922年
總部地點:美國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
著名產品:BGM—109“戰斧”巡航導彈、AIM—9“響尾蛇”導彈、MIM-104愛國者飛彈
4034970a304e251f0434cceeae86c9177e3e53e0.jpg (10.89 KB, 下載次數: 245)
下載附件
2019-11-29 14:52 上傳
首先,說明一下關于雷神公司名字的由來,Raytheon 一詞是一個由法語和希臘語組成的詞語,意為“來自上帝的光束”,最先是雷神公司第一項產品的名字。
自1922年至今,經過90多年的發展,如今雷神公司已經成為軍工技術、政府與商業電子技術、公務飛機、特殊任務飛機等領域的頂尖公司之一,雖然在這些領域它都不是第一,但這些領域它都是頂尖序列之一。在全世界國防制造商(防務公司)中,雷神公司排世界第五。
f9dcd100baa1cd11ed7f5a36b012c8fcc2ce2dde.jpg (69.5 KB, 下載次數: 183)
下載附件
2019-11-29 14:52 上傳
雷神發展史
草創家電公司的轉型之路
雷神公司的前身于1922年在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成立,當時稱為“美國器械公司”,兩名前塔夫茨大學的室友Laurencek.Marshall和VannevarBush(二人后就讀于MIT),和科學家Charlesg.Smith共同組建。公司初期主要做冰箱生意,但在制冷技術上未能取得突破,繼而轉向電子管業務。其生產的Raytheon牌電子管,取得巨大成功。
192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雷神制造公司”。1928年,雷神公司與美國電子管和交換機制造商Q.R.S.公司合并。 1933年,通過收購acme-delta公司,生產變壓器、電力設備和電子汽車配件,實現了多元化。在20世紀30年代,它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真空管制造公司之一。
二戰中的磁控管供應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物理學家發明了磁控管,這是一種特殊的微波產生電子管,能顯著提高雷達探測敵機的能力。 隨后,美國政府要求美國公司完善并批量生產用于地面、機載和艦載雷達系統的磁控管。
在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的支持下,雷神公司在二戰中獲得批量生產用于雷達裝置和雷達系統的磁控管。1945年戰爭結束時,雷神公司負責制造了美軍大約80%的磁控管。
在戰爭期間,雷聲公司還率先生產艦載雷達系統,特別是潛艇探測系統。制造了用于美國海軍艦艇的SG微波水面搜索雷達。 在太平洋的主要戰役中,SG微波水面搜索雷達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軍事情報,并幫助盟軍消除了大西洋戰役中的德軍潛艇威脅。
至戰爭結束時,雷神公司在所有獲得美軍軍事生產合同的美國公司中排名第71位,初步在美國政府承包商中謀得一席之地。并于1947年發明了商用微波爐。 1945年,公司通過收購擴大了其電子產品的能力。 1948年,雷神公司開始制造導彈。 1950年,它的Lark導彈成為第一個安裝制導系統和連續波雷達,能夠攔截移動的物體,并在飛行中摧毀目標的武器。雷神公司隨后獲得導彈領域軍事合同。
研制開發了包括AIM-7“麻雀”空空導彈和霍克對空導彈等拳頭產品,這些導彈系統在朝鮮戰爭和之后的區域戰爭中經受住了美軍的考驗,成為了美軍和世界多國空空導彈和地空導彈系統的基礎。
雷神公司在之后的幾十年中逐步發展為美軍導彈的主要供應商。
1959年,雷聲公司收購了海洋電子公司ApelcoAppliedelectronics,這大大增加了其在商業航海和無線電設備上的實力。同年,“雷神制造公司”正式更名為雷神公司。之后,雷神公司還收購了英國電子公司A.C.Cossor。
1969年的登月行動中,雷神公司發揮了關鍵作用。雷聲公司負責制造了在阿波羅11號上的制導計算機。它的微波管將無線電和電視信號傳送到地球,使數百萬人見證了人類登月這一歷史性時刻。阿波羅制導計算機亦獲得了當時最可靠的數字計算機的聲譽。 除導彈和電子通訊業務外,雷神還在家電和出版領域謀求擴張。
1965年,雷神通過收購冰箱和空調制造商Amana制冷公司,成為重要的家電廠商。并利用Amana制冷公司的分銷渠道,并成為微波爐的主要制造商。 1966年,公司以收購華盛頓希思出版社(D.C.HeathandCompany)的方式進軍教育出版業務,銷售由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編寫的有影響力的物理教材。
80年代至今,激流浩蕩,強干弱枝
1980年,雷神收購比奇飛機公司(BeechAircraftCorporation),該公司曾為美國海空軍最大的教練機供貨商。 1993年,雷神公司通過收購英國航空航天公司(現BAE系統公司)的商務機業務(CorporatejetsInc.),擴大了其飛機業務。這兩個實體在1994年合并成為雷神公司飛機公司,主攻公務機和私人飛機業務。但未能獲得進一步發展。
海灣戰爭期間,雷神旗下的愛國者導彈聲名鵲起,旗下產品“愛國者導彈”成功攔截了伊拉克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發射的“飛毛腿導彈”,成為第一種成功攔截彈道導彈的防空系統。 “戰斧”巡航導彈也在此役中首次亮相。這兩種導彈日后成為了美軍的標志性武器。雷神公司在海外防務市場的份額迅速增加。但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本土防務訂貨量開始減少。
美國軍工行業的并購大潮開始。雷神公司在90年代逐漸剝離其非防務業務,相繼出售了Amana制冷和地震儀服務有限公司,退出了個人快速運輸(PRT)業務,并于2007年第一季度出售了其飛機制造業務。 與此同時,相繼收購了E系統公司、休斯飛機公司和德州儀器軍工分部。公司成功在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軍工并購大潮中生存下來,并成長為防務巨頭,且在導彈與電子信息通信兩個細分市場上具有穩固的寡頭地位。
20世紀以來,又先后收購了Sarcos、BBN技術、AppliedSignalTechnology等公司,繼續擴大其在電子信息領域的優勢。
雷神公司市場表現分析
美國軍工股整體表現
美國依靠軍事實力稱霸全球,霸主地位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的挑戰,因此美國必須依靠大量的軍費投入保持其絕對戰略優勢地位。 同時,美國軍費開支也不能無節制擴張,需要受到財政資金的制約。長期來看,美國軍費開支保持增長態勢,并且和國際局勢的變化高度相關。
雷神公司市場表現:板塊鳳尾
長期以來,五大軍工巨頭表現總體優于標普500指數,冷戰后各巨頭均經歷過一定時間的調整,并隨著2001年和2003年美國兩次大規模對外用兵迎來兩次發展契機。
近五年,五大軍工巨頭迎來爆發期,漲幅遠超標普500。從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點至今,雷神公司股價上漲幅度為655%,顯著超過標普500指數的246%;尤其是2013年3月以來,公司股價強勢運行,上漲幅度為560%,遠超同期標普500指數的160%。
但也應當看到,雷神公司在五大軍工巨頭中,是表現相對較弱的一家,2007年之前,其股價走勢相對標普500的優勢與其他軍工巨頭相比較小。在近五年軍工業的爆發式增長中,雷神的股價走勢與其他四家軍工巨頭的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海外業務增長迅速。
雷神公司近十年來不斷提升其海外業務占比,目前美國本土業務對 公司營收的貢獻已經下降至 70%以下。
在美國 2011 年開啟軍費縮減進程的大背景下,海外 業務,尤其是中東、北非熱點地區業務占比的的迅速提升,為雷神公司對沖美國軍費下降風 險,保持公司營收與產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而雷神在手訂單中,除空間和機載系統訂單規模有顯著提升外,其他業務在手訂單規模 陷入停滯狀態,無法為公司提供可觀的營收增長預期。公司在手訂單規模雖然仍處在上升通 道,但拓展業務的瓶頸期仍未能突破。
未來預測—市場形勢良好
美國軍費增多助力軍工企業發展。受ISIS及朝鮮局勢緊張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美國軍費終止近年的連年下降首次回升。 據彭博社和CNN報道,特朗普宣布2018年新增國防預算528億美元,同比增長9.8%。增加后總預算達6390億美元。
美軍導彈型號使用慣性明顯。目前美軍對導彈的升級需求主要集中在對既有型號的現代化改裝,新型號研發需求不明顯。
雷神公司在美軍導彈武庫中積累的巨大優勢短期內沒有被其他公司打破的希望,雷神公司有充足的機會整合研發能力,突破研發瓶頸,保持細分市場內的絕對優勢。
雷神海外展業契合全球熱點地區局勢。近5年來,中東、北非等熱點地區熱戰不斷,對導彈與導彈防御系統的需求持續提升。雷神公司在熱點地區的業務規模擴大有益于保持其在研發瓶頸期的營收規模,并實現穩中求進。
對比過去五年,公司股價表現良好,漲幅明顯高于標普500。對比標普500指數和雷神公司股價的漲幅,可以發現近5年雷神公司的股價漲幅均明顯高于標普500指數漲幅。這說明近幾年雷神公司的股價走勢優于市場平均水平,發展勢態良好,而且股價在未來很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代表產品
FGM—148標槍
1.jpg (45.93 KB, 下載次數: 21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2.jpg (31.38 KB, 下載次數: 160)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標槍導彈是一種射前鎖定、射后不理的導彈,此系統對裝甲車輛采用頂部攻擊的飛行模式,攻擊一般而言較薄的頂部裝甲,也可用直接攻擊模式攻擊建筑物或防御陣地,直接攻擊模式時此導彈還可以用于攻擊直升機。由于"標槍"最近可以攻擊65米遠的目標,因此比較適于在狹小地區作戰,如巷戰。
3.jpg (34.64 KB, 下載次數: 15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導彈會從發射器中彈出,離操作者的一段安全距離后再點燃火箭引擎,這使得看見發射者變得更為困難,并使導彈能從建筑物內發射,歸功于射后不理系統,操作小組可在導彈發射后立刻移位,此發射方式稱軟式發射系統,可于陣地內或掩蔽物后方發射。傳統硬式發射系統因筒后焰過大無法做到此種發射方式,而前者的戰場存活率及伏擊效果就遠大于后者。
4.jpg (34.11 KB, 下載次數: 185)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BGM-109“戰斧”巡航導彈
5.jpg (14.75 KB, 下載次數: 17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戰斧”巡航導彈是美國研制的一種從敵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與水面下發射,主要用于對嚴密設防區域的目標實施精確攻擊。具有低空飛行、命中率高等特點。
“戰斧”巡航導彈主要有3個型號:陸上發射巡航導彈(GLCM);空中發射巡航導彈(ALCM);海上發射巡航導彈BGM-109。
6.jpg (29.04 KB, 下載次數: 20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戰斧”巡航導彈,它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發射平臺都相同。不同之處主要是彈頭、發動機和制導系統。導彈在航行中,采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射程在450-2500公里,飛行時速約800公里。據稱(當然,這是美軍官方放出的數據),其命中精度可達到在2000公里以內誤差不超過10米的程度。
7.jpg (52.49 KB, 下載次數: 139)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戰斧”巡航導彈巡航高度,海上為7-15米,陸上平坦地區為60米以下,山地150米,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美國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首次使用“戰斧”巡航導彈,此后又在多次戰爭中使用。
8.jpg (24.19 KB, 下載次數: 156)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在地區沖突前期的危急時刻,“戰斧”巡航導彈同其它對地攻擊系統和戰術飛機一道阻止或者推遲敵方部隊的向前推進,壓制敵人從事空中作戰的能力,打擊敵人的防空系統。另外,“戰斧”巡航導彈攻擊敵人的高價值目標,包括發電設施、指揮與控制機構、武器集結/貯存設施。因此,它成了打擊增援、強硬目標的武器選擇。
9.jpg (39.64 KB, 下載次數: 173)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戰斧”導彈的優點在于:在航行中采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可以自動調整高度和速度進行高速攻擊。導彈表層有吸收雷達波的涂層,具有隱身飛行性能,是美國軍械庫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區外發射”導彈。這種巡航導彈的射程可以超過2500公里。雷達很難探測到飛行的“戰斧”導彈,因為這種導彈有著較小的雷達橫截面,并且飛行高度較低。
10.jpg (40.03 KB, 下載次數: 166)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3 上傳
但“戰斧”導彈也有很明顯的缺點:戰斧式巡航導彈為亞音速導彈,飛行速度較慢,且飛行高度較低,容易被地面防空炮火擊落(正所謂成也超低空,敗也超低空)。同時由于導彈攜帶的發動機、制導系統和燃料負載限制了彈頭的尺寸,所以“戰斧”式巡航導彈打擊鋼筋混凝土目標時效果不是太好;精確度不如激光制導炸彈,而且容易發生機械故障;造價遠高于常規炸彈等
11.jpg (25.71 KB, 下載次數: 19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AIM-7“麻雀”空空導彈
12.jpg (34.57 KB, 下載次數: 17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AIM-7 “麻雀”是一種中程雷達半主動制導空空導彈,該型導彈曾經在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中廣泛裝備,同時也作為外銷武器被多個北約盟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采用。從20世紀 50 年代末到 90 年代,麻雀導彈及其后來的各種改進型號長期作為西方盟國主力超視距空戰兵器并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
13.jpg (24.43 KB, 下載次數: 229)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同時作為一種設計出色的空空導彈,麻雀還被改裝成地空導彈或者艦空導彈,例如 RIM-7 “海麻雀”導彈,它被美國海軍廣泛采用作為艦載防空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4.jpg (39.76 KB, 下載次數: 22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早期的麻雀導彈結構十分原始,使用也受到很多限制。最大的限制來源于早期的雷達波束制導系統和敵我識別系統,由于敵我識別問題在那個年代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使得使用者不得不把目標放近到視線距離內,確定是敵機后才能發射導彈,但是此時導彈早已失去作用。所以這種雞肋的導彈產量很小,只生產了 2000 枚。
15.jpg (37.57 KB, 下載次數: 14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經過無數次的魔改級修改加強后,“麻雀”在保證導彈本身穩定性的情況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以最為成熟的AIM-7M為例,該導彈配備了新型逆向單脈沖導引頭、無線電近炸引信、數字控制電路,甚至為了減少空氣阻力導彈彈體也做了流線型處理,種種改進使得導彈的綜合作戰性能有了很大改進。該型導彈參加了 1991 年的海灣戰爭,在戰爭中表現優異,美軍空軍的最高擊落記錄就是由 AIM-7M 型導彈創造的。
16.jpg (11.99 KB, 下載次數: 188)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作為二代空空導彈的代表,“麻雀”導彈奠定了現代中距空空導彈的基本設計布局。“麻雀”的作戰表現可謂中規中矩:越戰時表現平平不被看好,到了海灣戰爭終于揚眉吐氣,歷經改進,截至2010年仍在不少國家空軍服役并衍生出一大批跨國型號。總體來說,“麻雀”的設計比較合理給未來的改進打下良好基礎;由于彈體空間冗余量大,給后續的改進提供了空間;選擇雷達半主動制導等一批比較成熟的技術使得導彈的可靠性較高。當然也由于采用的都是成熟技術特別是采用雷達半主動制導技術,導彈改進潛力比較有限,所以當未來空戰需要空空導彈具有“多目標攔截”和“發射后不用管”能力時,麻雀就顯得有點落伍了。
17.jpg (55.98 KB, 下載次數: 17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
18.jpg (35.79 KB, 下載次數: 175)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響尾蛇”短程空空導彈,是全世界第一種實用化的空對空導彈,第一種以紅外線作為引導方式設計的空對空導彈,也是第一種有擊落目標紀錄的空對空導彈。
19.jpg (44.78 KB, 下載次數: 188)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響尾蛇”的使用單位遍及美國四大軍種,而且外銷數量與使用國家眾多,對現役所有的紅外線導引空對空導彈的基本設計概念都有深厚的影響。蘇聯的第一款紅外線導引空對空導彈——K-13(北約代號AA-2空空導彈)實際上是仿造響尾蛇而來,當時蘇聯設計人員都對“響尾蛇”導彈的設計也贊賞不已。
20.jpg (19.9 KB, 下載次數: 193)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響尾蛇”導彈落入中國與蘇聯手中的過程有著一個悲壯的故事。1958年9月,我軍殲-5編隊與臺灣空軍24架F-86編隊在浙江溫州地區上空遭遇,空軍飛行員王自重因掉隊被其中12架F-86圍困。王自重單機擊落敵兩架F-86后,被F-86攜帶的AIM-9“響尾蛇”導彈擊落。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戰中空空導彈取得的戰績。但當天F-86發射的AIM-9中有一發未爆炸,墜落后被我軍民發現。這枚AIM-9被送往蘇聯,蘇聯在此基礎上研制成功了K-13(AA-2)空空導彈,我國的進口仿制品即霹靂-2空空導彈。
21.jpg (31.28 KB, 下載次數: 14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作為一款成功的設計,“響尾蛇”也經歷了眾多魔改,而最新的ATM—9X更是備受關注,已經提出便被許多國家購買裝備。
22.jpg (11.54 KB, 下載次數: 141)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AIM-9X是“響尾蛇”導彈系列中的第4代最新型號,是美國空/海軍用于2000年后的第4代先進近距空空導彈,以取代現役第3代“響尾蛇”AIM-9L/M/S/R導彈。
23.jpg (14.33 KB, 下載次數: 150)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AIM-9X型導彈的秘密武器是它具有“后射”能力,防御敵機從尾后實施攻擊。長期以來,由于殲擊機只能對前方的目標進行攻擊,因此,飛機尾后則成了最易遭受別人攻擊的薄弱環節。但AIM-9X導彈技高一籌,為了加強尾后自衛能力,AIM-9X導彈通過加裝推力矢量裝置等方法,可以使導彈離開發射架后,迅速爬升,接著掉頭180°,從載機上方向后飛,攻擊尾追載機的敵方目標。所以,有人說,“只要攜帶AIM-9X,飛行員就不必使戰斗機朝著目標的方向飛”,這就使得戰斗機的近距離機動作戰能力更強。
24.jpg (32.58 KB, 下載次數: 141)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MIM-104愛國者防空導彈
25.jpg (37.86 KB, 下載次數: 20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MIM-104 “愛國者”是一種全天候、全空域防空導彈武器系統,1967 年開始研制,1970 年試射,1985 年裝備部隊。能在電子干擾環境下攔截高、中、低空來襲的飛航式空襲兵器(飛機或巡航導彈),也能攔截地對地戰術導彈。“愛國者” 防空導彈在海灣戰爭中首次使用就多次擊落伊拉克的“飛毛腿”戰術導彈,具備一定的防空、反導能力。
26.jpg (32.56 KB, 下載次數: 16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愛國者”具有以下幾點卓越的優點(以當時的情況來說): 一:能對付多目標,具備一定的抗毀和攻擊能力。一個導彈火力單元可同時監視100個目標,用8枚導彈攔截多個目標。 二:自動化程度高,一部相控陣雷達可以完成目標搜索、探測、跟蹤、識別以及導彈的跟蹤制導和反干擾任務,射擊反應時間短,僅 15 秒。 三:機動能力強,一個“愛國者” ( 含 20 枚導彈 ) 的火力單元,僅需8 輛運輸車便可以完成陣地轉移,并且可以空運。
27.jpg (41.19 KB, 下載次數: 133)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四:戰斗部威力大。戰斗部為91千克高爆炸藥,單塊破片為 45.6 克,向前方以 10 度飛散角迎擊,有效毀傷半徑20 米。 五:作戰范圍廣,飛行速度快。可攔截60米至3千米高度以上,80 千米距離內的飛機、巡航導彈、地地戰術導彈等。 六:抗干擾能力強。雷達采用電掃描,方向圖有 32 種位態,變化多,敵機難以對雷達定位,彈上裝有反雷達導彈誘餌、抗干能力較強。 雖然現如今“愛國者”已遭淘汰,但以當時的眼觀來看,“愛國者”不失為一款成功且卓越的防空導彈。
28.jpg (31.14 KB, 下載次數: 18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29.jpg (17.35 KB, 下載次數: 213)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雷達系統
雷神公司所生產的雷達系統的優越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產品眾多無法一一說明,所以決定用一種簡單粗暴但直觀有效的方式向大家說明雷神的雷達有多強。
以下是雷神所生產的幾款著名雷達: F-15鷹式戰斗機使用的APG-63和APG-70雷達 F/A-18黃蜂式戰斗攻擊機使用的APG-65、APG-73和APG-79雷達 F-22猛禽戰斗機使用的AN/APG77雷達(與諾斯洛普64格魯曼公司合作發展) F-14D雄貓式戰斗機使用的APG-71雷達 B-2隱形轟炸機使用的APQ-181雷達 ALR-67和ALR-69A雷達預警接收器 ALE-50拖曳誘餌 ALQ-184電子反制夾艙 ALQ-228先進前視紅外線標定裝置夾艙 RQ-4全球之鷹的整合感測套件 搜尋海面目標的SeaVue系列雷達 機動雷達如TPQ-36/TPQ-37尋火者雷達和MPQ-64哨兵雷達 大型固定式雷達如鋪爪、BMEWS和美國國家飛彈防御系統的X波段雷達(XBR) SLQ-32艦上電戰系統 AN/SPY-1雷達發射機和MK99火控系統(宙斯盾系統的核心組件,價值4.06億美元)
然后,雷神公司最近在弄一個黑科技,已經出了初號機,就差測試完成后量產了,由于沒有具體數據,我們還是看圖吧。
30.jpg (72.27 KB, 下載次數: 174)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31.jpg (57.17 KB, 下載次數: 192)
下載附件
2019-11-29 15:06 上傳
美國軍工企業分工已經非常細化,大型軍工集團承擔產品的研發和全系統的集成;分系統承包商為他們造專用的部件和子系統。從兩位前學校室友與科學家查理·G·史密斯三人在1922年在馬薩諸塞州的劍橋成立的“美國器械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制造磁控管開始,進而生產整個雷達系統。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015世界最大100家防務公司》排名中,雷神公司已經位列其四。高質量承包商專門負責子區域,眾多高水平民營企業能隨時承擔軍工任務。 雷神公司的發展是美國現代軍工發展的一個縮影,科技點高、產品全、產能高。
組“雷神技術公司”,今后排名或僅次于波音
美國軍工巨頭雷神公司和航空發動機生產商聯合技術公司于2019年6月9日宣布同意合并,創建一只新“巨獸”,橫跨航空航天業和國防工業,資產大約1210億美元。這一“對等合并”以股權置換方式落實,有望明年上半年完成。新企業名為“雷神技術公司”,媒體預估,今后排名可能僅次于波音公司。
201906110552433264-680x425.jpg (46.32 KB, 下載次數: 218)
下載附件
2019-11-29 14:55 上傳
來源:樂晴智庫 軍武次方位 北京晚報 百度百科 雷神官網等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