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出生的80后理工女,大學到工作大多都是男多女少,所以性格也比較和男生一樣,直爽,不愛計較。+ m- g0 u, _3 e* q- o/ i6 D9 x; h
1 i2 s H# |) u
04年畢業后到東莞一家私企做了1年半的連接器模具設計,那時候因為是個有點年紀的師傅帶著,所以當時還是靠CAD 2D設計一套完整的模具,從現在來看,當時的情況有兩點理解:1,軟件應用能力不足,那時候ProE 和UG已經開始普及,但我們還在用CAD。2,軟件能力不行,那就得2D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力來彌補。畢竟3D軟件熟練的人對軟件也是存在依賴的,一旦脫離了軟件,對圖紙的理解就會跟不上,而往往在與客戶當面交流的時候,就是要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力足夠強,才能臨場發揮,所以這段經歷也為往后的工作帶來便利。
0 i* x9 J# _( N, b5 d( [$ w. g( J i2 A% K! P! U
06年轉到了上海,也是因為前面的工作經歷,3D軟件用的不熟,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選擇產品比較規則的公司做設計,所以進了一家專業做空調端子臺的臺灣企業,在這家公司一共服務了12年,從開始的模具設計=>產品設計=> 銷售工程師=>銷售科長=>銷售副經理。這期間累計了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閱歷。轉到銷售,就一定會接觸到不同的客戶,有歐美的,有日本的,當然也有國內的。當時的客戶還是以日本居多,所以常常會跟日本人一起討論工作細節(用日本的術語是打合,臺灣的術語是檢討,包含商務方面的,技術方面的和質量方面的)基于這樣的原因,日本人工作的細膩,就慢慢地得到了培養,同時語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英語,因為在一個注塑公司,是很難碰到懂技術又有英語能力的,這方面,我占了優勢,所以當時國外客戶過來,我就是負責全程接待,從公司介紹到會議中的具體事項交流,剛開始坑坑巴巴,后來可以獨立與客戶進行電話會議。還有就是日語也無形中得到了鍛煉,幾乎每周都會有日本客戶到公司,有些詞語都會聽上無數次,自然而然也就記住了,然后自己再自學一下日語基礎,有時新來的日語翻譯還翻不準確,還能可以從旁修正。也許是女孩子語言方面的天賦吧。除了語言方面的提升,當然還有商務上的流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商機洞察力,項目管理能力等等都因為時間的持續得到了積累和沉淀,當然人生的視野境界也自然上升。
x8 E* i, O% T' T0 D. Q9 v
, v0 l* z7 d% ]$ l( O+ p( t# c6 h目前在合伙運營一家自動化公司,之前的工作積累都可以得以致用,不過在非標自動化方面,自己也得惡補,雖然可以全部交給專業的設計人員完成,但畢竟做什么事情都要弄個明白,入一行就得摸清這行的門道,否則始終還是站在行業之外。4 W0 G$ t; y,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