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插座一哥公牛集團(603195.SH)在晚間公告中自爆,5月11日收到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的立案報備函,內容為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公牛集團涉嫌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受此消息影響,5月13日,公牛集團股價下跌近5%,5月14日收漲0.25%股價達182.11元,2天市值跌去50億。
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會成為公牛集團未來的隱憂么,公牛集團是如何達到壟斷地位的,它的對手又是誰?
很難想象,小小的插座會誕生一家市值千億的公司,目前公牛集團由阮立平、阮學平兩兄弟實際控制,分別持有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份43.14、43.14%。
公牛集團是如何壟斷市場的?
阮氏兄弟的發家史也是一個傳奇故事,在浙江慈溪出生的阮立平,從小的志向是當一名工程師,因此考進了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機械工程系。
大學畢業后, 他就進入杭州的水電機械廠工作,在這里一做就是整整11年。在這11年里,阮立平一邊做著工程師,一邊做點小生意,賣過豬肝和桃樹,連杭州慈溪最早的草莓也是他引進的。
阮立平的家鄉浙江慈溪,是全國有名的插座供應地。周圍親戚們在全國各地做插座銷售,就把在杭州機械研究所工作的阮立平住處當成了落腳地。
不缺商業細胞的阮立平,工作之余也做起了插座銷售。不過他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30個產品能有10個是壞的。更大的問題是:整個插座行業的混亂無序。
當時的插座企業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粗制濫造居多,相互抄襲,毫無設計感,在惡性競爭下,產品更是偷工減料。
據說一個賣得最火的“神座”牌插座,其老板曾公開宣稱,要“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利潤”。
而這樣的人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危害就是:接觸不良,一碰就斷電;不耐用,插拔幾次就失靈;愛發熱,接大功率電器容易冒煙引發火災……
阮立平實在看不下去了,確定做好產品,專做“用不壞的插座”。于是1995年,他辭去公職,貸款2萬元,創辦電器公司。那時正是NBA芝加哥公牛最鼎盛的日子,喜歡打籃球的阮立平就把公司品牌定名為 “公牛”。
![]()
從外觀到內部,他自己親自設計。還首創按鈕式開關插座,簡單實用,提供雙重安全保護。 這些舉動反而遭到了同行們的恥笑:“質量這么好,都用不壞,那產品賣給誰?”
333.png (317.93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2021-5-15 15:11 上傳
阮立平想的恰恰相反——用不壞,人家才愿意買。“錢有兩種,一種是現在的錢,一種是以后的錢。如果你局限于只賺現在的錢,那你可能就沒有以后。”
憑借良好的口碑,公牛最終坐上行業頭把交椅。而當年的老大“神座”已經難覓蹤影。
成立僅僅6年,2001年,公牛插座就以20%的市場占有率,成為了全國第一。除了產品的升級,公牛集團走向全國還在于渠道的建設。
2007年開始,公牛集團進入墻壁開關插座領域,創新推出配送訪銷的銷售模式,從而形成以公牛五金渠道、專業建材及燈飾渠道、數碼配件渠道為核心的線下銷售網絡。
即通過專車沿規劃好的固定路線,定期對終端網點進行配貨、送貨、拜訪服務和上門銷售,將全國零散的五金店、日雜店、辦公用品店、超市、建材及燈飾店、數碼配件店連接形成廣泛的銷售網絡。
具體而言,公牛插座采取“大撒網、廣鋪糧”的策略,在地級市建立代理商,商場、超市、便利店、五金商店以及文具店等廣泛鋪貨。
全國3000多個縣級市,有一半做到了縣、鎮、村三級渠道全覆蓋,當時公牛插座的口號是:“牛奶可樂怎么賣,插座就怎么賣。”
同時公牛炒作支持經銷商在終端售點投放“公牛”店頭招牌、店內店外陳列展示和宣傳物品等廣告資源,成功把“公牛”品牌傳播到各級城市、鄉鎮,堪稱免費的廣告位。
在最核心的業務——轉換器上,公牛要求經銷商專營專銷,并且對經銷商激勵給到了50%左右的利潤,其他則根據經銷商意愿制定相應條件和讓利力度,對經銷商的專營專銷形成了公牛集團相對壟斷的局面。
在2010年之后,公牛集團將業務拓展至LED照明領域和數碼配件領域,并于2017年引入外部投資者,其中高瓴道盈出資4億元認購 2.235%股權,成為公司第四大股東。
在公牛集團上市之后,已經成為國內整個家居建材領域市值領先的企業。在整個大家居賽道里,公牛確實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在同類型的公司上,市值也是排名第一。
面對對手,公牛集團打起價格戰
小小的插座,竟有如此大的生意,這也迎來了強勁的對手。
目前轉換器市場的主要品牌為公牛、飛利浦、小米,飛利浦轉換器產品的主要經銷商是昊達智能,小米轉換器產品的生產商為動力未來。
QQ截圖20210515151233.png (133.56 KB, 下載次數: 47)
下載附件
2021-5-15 15:12 上傳
從行業格局來看,公牛集團為行業絕對龍頭,天貓線上市場占有率高達 65.27%,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小米市場占有率僅約為2.87%。
2019年飛利浦、小米、西門子、正泰轉換器均價為22/25/26/20元,而公牛集團產品均價為 14.81元,產品售價低于競爭對手。
在以往的競爭中,也只有小米曾給公牛集團帶來過困擾。
2015年,小米生態鏈企業青米科推出首款帶 USB 接口的插線板,其中三聯定價49元,五聯定價39元,首發當天三聯插線板銷量達24.7萬只,2018年月銷量已超過100萬只。
這款產品革命性地將傳統的強電接口和USB的弱電接口集中在了一塊插板上,滿足了很多年輕人的需求。產品一經推出,就在市場上引起了轟動,小米將手機的性價比模式帶到了插座領域,有媒體稱插座行業迎來了鯊魚。
小米創始人雷軍都親自下場宣傳,聲稱盯上了中國每年4億的插座市場。雷軍為了打造商業生態圈,幾乎進入了所有面向 C 端用戶的電子產品領域,智能插座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事件給了公牛集團巨大的震動,在產品端,公牛集團選擇貼身肉搏,做出和小米一樣的產品,在小米發布49元插線板后3個月,公牛集團就推出全新改版的GNB303U三口USB插座。同樣是白色小清新家居風格,但聚劃算售價為 48元,比小米低1元。
面對新進入者,龍頭公牛打起了價格戰,小米以低價入局,公牛集團則以更低價回應并同時改進產品設計,從這點來說,小米給了公牛壓力,才讓他改變了以往傻大黑粗的形象。
但在品牌知名度上,在小米之前公牛就已經是插線板的第一品牌,大量線下的門店,用信息不對稱來繼續維持自己利潤的天花板。
業內拆解對比,小米的做工用料價格都比公牛好,但小米沒把賣插座當更大的收益點去推廣在產品系列完成迭代之后,公牛集團又將48元的轉換器價格調回55元。
產品創新方面,除了像小米這樣的科技公司“跨界競爭”,公牛集團需要面對的,還有飛利浦、西門子、施耐德等國際巨頭,隨便哪家公司推出一個創新產品,都有可能讓公牛集團陷入一場漩渦。
而與小米的競爭說明,在移動智能時代,公牛集團的創新意識似乎還不夠高,即便在插座行業形成了壟斷地位,也依然面臨著創新產品的威脅,不能“高枕無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