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從崖邊跌落 于 2022-4-1 10:26 編輯
2000年-2010年,我國制造業強勢崛起,就業人數也一路從8900萬增長到1.26億,此后一直保持在億級規模,藍領工人是絕對主力。自2010年以來,中國連續12年穩居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離不開流水線工人的人口紅利。
工廠好進,但不好待。
據媒體采訪報道:91年的騎手李風,曾經也是藍領工人中的一員。
3年前,小學畢業的他在河北燕郊的車燈裝配廠工作,像一個機器人一般,12小時兩班倒,每天重復打螺絲的動作。工資僅4000元出頭,不包食宿,和3個工友擠在2000塊的出租房里。
藍領工人薪資少、工時長、勞動強度大、工況單調乏味,這是整個群體的核心癥結。
外賣騎手穿梭在風雨中,絲毫不比工廠流水線上輕松。但相對而言,外賣行業沒有多少入職門檻,時間安排上也比較自由,在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長方面,彈性空間更大,收入的能見度更高。
這種“付出有回報,收入正相關”的公平職業觀,和“你不糊弄地皮,地皮就不糊弄肚皮”的農業生產觀念,具備天然的一致性,農村年輕人很容易對此形成認同。
因此,與其簡單地認為外賣平臺搶走了年輕人,倒不如說是新業態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契合的天地。投身外賣平臺,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難道農村青年冠一個“農”字,就必須扎根在土地上?進城務工有一個“工”字,就必須死盯在工廠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