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樓主 |
發表于 2022-4-17 19:37: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非法用戶 于 2022-4-17 19:56 編輯
問題補充說明:
1.圖1為零件結構,零件上開一深窄槽(長60,寬4,深25),槽一邊開沉頭腰型孔,另一邊為M6螺紋。
2.圖2為零件安裝結構。零件通過深窄槽插入底座耳片上,通過螺釘擰緊(力矩6N.m,計算時按5000N預緊力),加緊底座耳片(厚度3.85)實現零件固定。圖中裂紋是將表面出現裂紋的試驗件人為分解后內部裂紋走向,試驗過程中并未完全斷開。
3.圖3為零件表面的裂紋走向,其中紅色、藍色裂紋為兩次試驗的裂紋結果,為方便查看,畫在一張圖上了。從試驗件斷口分析可知腰型槽底部圓角為裂紋起始點。
4.圖4為有限元仿真云圖,腰型槽底部圓角處(R0.5)應力最大,約220MPa(所截圖不是實際載荷大小,不用看圖標上的應力值),破壞的話也應該從這開始。
5.目前該零件已經安裝了近1000件,4件出現了裂紋,如果是設計余量不足,出問題的數量應該遠不止4件。而且材料要求性能是不小于250MPa,從零件上截取試樣實測性能能達到280MPa以上,材料強度也沒問題。大家討論下來有這么幾個問題:
1.為什么無論是零件實際安裝還是做驗證試驗,裂紋都是很緩慢的出現,破壞形式和以往對脆性材料的理解不一致。
2.在零件材料實際性能遠大于仿真應力的情況下仍有4件出現裂紋,應該是有除材料強度之外的其它因素出現了波動,目前尚未找到。
3.仿真時擰緊力矩6N.m轉換為預緊力5000N,可能與實際預緊力不一致,還要進一步驗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