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協議的簽訂歷程 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為2011年2月26日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的第18次東盟經濟部長會議首次提出。該次會議通過了組建RCEP的草案。草案提出有兩大動因:一是推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自身需要。二是應對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的沖擊需要。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盟成員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4個非東盟成員正式開始實施協定。
截至2022年3月底,RCEP生效成員國數量達12個,僅剩印尼、緬甸、菲律賓尚未生效。
![]()
RCEP協議的核心內容 RCEP協議共有二十章節,其核心內容包括:貨物關稅減免、簡化海關程序、擴大服務貿易、便利自然人臨時移動、維護運用好知識產權、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其中貨物貿易降關稅及擴大服務貿易是企業及消費者的關注重點,根據協定,RCEP成員國之間的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將實現零關稅。其中,中國對日韓產品零關稅的比例將達到86%,對東盟產品零關稅的比率將達到90.5%。其他締約方對我國產品零關稅的比例將達到86%以上,其中澳大利亞對我國產品零關稅的比例將達到98.2%。
服務貿易方面,主要通過列負面清單方式,采用正面清單的需在協議生效起6年內轉為負面清單。
![]()
![]()
RCEP、CPTPP和USMCA三大貿易協定對比 全球三大區域貿易協定:RCEP、CPTPP和USMCA,其中RCEP為全球人口最多,貿易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2020年,RCEP的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到22.8億,占全球總人口的30.0%;GDP達25.9億美元,占全球GDP的30.7%;出口總額達5.5萬億美元,占全球出口貿易額的31.4%。
![]()
![]()
三大貿易協定雖然在成員國上有交叉,但在內容上仍存在區別,包括協定的側重點、覆蓋深度和廣度、原產地規則。RCEP側重于傳統的貨物貿易,且側重發展中國家的權益;CPTPP是一個全方位的嚴格貿易協定,在勞動和環境、知識產權、互聯網規則、數字經濟等方面設定了高標準;USMCA主要聚焦農產品(奶類、肉類、糖類)、汽車產品及知識產權。
RCEP最終零關稅產品覆蓋面為90%以上,采用正面+負面清單;CPTPP最終零關稅產品覆蓋面達98%,只有負面清單;而USMCA重點對農產品和汽車產品實行零關稅。
綜合來看,CPTPP的開放程度最高,RCEP開放程度僅次于CPTPP。
![]()
RCEP間接促成了中日韓新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協定生效之前,中國-日本、日本-韓國、日本-新西蘭之間沒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RCEP生效后,間接促成了中日韓新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從而達成“東亞貿易閉環”。
日本作為我國在RCEP成員中最大的貿易伙伴,2020年,中日之間貿易額達到3175.4億美元。RCEP簽署之前,只有日本還沒有和中國簽署過自貿協定,RCEP的簽署,對促進中日貿易將產生積極作用。
![]()
![]()
RCEP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與其他成員國經貿往來,推動產業鏈整合 中國與韓國/日本在貿易上既有競爭又有互補,與東南亞國家及澳大利亞貿易則存在高度互補關系。RCEP協定的簽訂,有利于促進貨物/技術/投資在成員國之間流動,進而促進成員國之間產業聯結性,降低外部市場依賴性,對保障國內生產安全有重要意義。“十四五”中國經濟的主調是構建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RCEP對于促進中國經濟“雙循環”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也有重要促進作用。
![]()
政策助力企業揚帆出海 2022年1月24日,商務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指導意見》,為地方和企業抓住RCEP發展機遇,實現更好發展提供指導。針對中小微外貿企業面臨的缺芯、缺柜、缺工,成本持續上升等問題,政策在多個方面給予支持。
![]()
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