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0日,教導企業進行“阿米巴”(小微組織)經營的日本知名企業家稻盛和夫走了,享年90歲。
稻盛和夫是京瓷的創始人,與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一起,被稱為日本企業界的“經營四圣”。
他“敬天愛人”的經營哲學,以及阿米巴經營模式,在中國企業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倡導“人單合一”的小微組織經營模式,與阿米巴經營模式也有暗合之處。
在追求風口、投機主義盛行的商業社會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像一股清流,滋潤著經營者的心靈,讓他們回歸內心的清澈與安寧,尊重本心、利他之心,勤勉踏實,造福社會。
編者認為美國新一輪對華“實體清單”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長期戰略,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這一既定美國國家戰略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不會改變!唐太宗李世民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面對紛繁蕪雜的國際局勢,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的全面遏制甚至脫鉤,我們今天轉載當年同樣遭受美國和西方高科技遏制下的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當年這篇講話,看看是否能夠從中借鑒和學習到一點什么!
本文摘錄自《賭在技術開發上》,是1979年稻盛和夫在企業內部的一篇講話。
明年就要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認為形勢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日本迄今為止能夠取得巨大經濟發展的原因。
日本從戰后的廢墟中奮起,構建了今天世界第二位的經濟大國,我想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我認為是從戰后到20世紀70 年代末為止,一直從西歐各先進國家引進技術,以此為基軸發展了日本經濟,提升了日本的經濟力量。
日本經濟發展到這一步,日本的技術已經超過了曾經先進的西歐諸國。日本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競爭力。現在,看起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經濟摩擦似乎暫時緩和下來了,但是我認為,在20世紀80年代這個貿易摩擦一直會繼續下去。摩擦的形態會發生變化,但摩擦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到今天為止,日本將引進的技術進行日本式的咀嚼消化、改良改善,形成了日本高度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品質水平。這種能力和水平已經凌駕于把技術轉移給我們的國家。對因此而增強了競爭能力的日本,來自世界各國的妒忌和非難必將曰益增強,這就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的趨勢。
前一個時期,特別是美國,要針對日本的競爭要采取貿易保護主義,從美國國會方面傳來了這樣的消息。雖然貿易摩擦現在沉靜下來了,但是還留著尾巴。當然,把自由經濟作為基本理念的美國當政者和經濟界人士,不會采用貿易保護主義。因為貿易保護主義是對自由經濟的否定,將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萎縮,給繁榮至今的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所謂“管理之下的貿易”等,說法各種各樣,但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方向是給自己套上絞索,我認為他們不會采取這樣的方針。
但是,在日本的競爭力已經增強的現在,我認為,導致日本經濟能力高度提升的來自西歐的技術轉讓,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將會消失。也就是說,從西歐先進諸國向日本技術轉移的時代,到20世紀80年代就會結束。西歐先進諸國將此作為所謂的政策出臺,各個企業主動貫徹這個政策的可能性很大,這是我們擔心的。
大約3年前,在現在爭吵得厲害的日美半導體紛爭剛開始的時候,世界各半導體企業都購買京瓷的半導體陶瓷封裝。因為關系親密,我有機會與各大半導體公司的領導人會面,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當時,日本向美國出口的半導體產品不斷增加。美國以半導體為主業的企業經營者逐漸流露出對日本的不滿,開始了針對日本的指責和非難。當時他們的邏輯是以下這的,這個邏輯現在也沒有變。
“戰后一貫以來,日本從我們這里引進技術,彩色電視機是這樣,汽車也是這樣。現在大家一看就明白,美國的彩電一大半都是日本制造的。確實,日本產品的質量好,所以美國國民喜愛是理所當然的,汽車也是這樣。但是,結果是所有精密的工業產品技術都讓日本掌握了。最近,世界各國都沒有劃時代的技術革新。從阿波羅宇宙飛船這項大型事業中產生的半導體技術,是美國的重大技術革新,這項技術也轉讓給了日本。我們希望,最后剩下的這項卓越的技術革新成果,就是半導體技術,應該托付給美國來做。日本把電視機、汽車甚至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自己的東西,連最后的半導體日本也要干嗎?你們的電視機、汽車等各種東西我們都買。就半導體,除了部分提供本國內以外,其余從美國購買,你們認為怎樣?否則,就會失去世界范圍的協調平衡。”
同時,有的美國經營者還說:“戰后我們一直把美國開發的新技術轉讓給日本,這種做法錯了。”英特爾的諾依斯博士、AMD的桑達斯主席等,他們各位的意見,我想大體都是這些內容。
這些話語給20世紀80 年代的日本產業界釋放了一種強烈的信號。迄今為止以技術轉移為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去粗取精,形成了更高級的技術和產品,這是日本發展的原動力。這一要素今后將會逐漸消失。
同時,現在已經露出端倪的能源問題,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這對我們的產業界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徹底地節省能源,進行向所謂知識密集型產業結構的轉變。
我認為,20世紀80年代就是要反映這些時代的要求,應該做這樣的定位。在這種環境條件下,就是在能源逐漸枯竭,歐美先進國家不愿再轉讓技術的條件下,我們的企業經營者應該怎么辦呢?考慮到日本人的特性。包括我們的祖先在內,我認為,我們日本人缺乏發起劃時代的根本性變革的素質。
我自己是搞技術出身的,說這種話未免難為情。但我感覺到,無論在我們日本人的精神結構中,還是腦結構中,都沒有置入飛躍性思考的電路。
日本民族屬于農耕民族,日本人的習性就是忠實地遵循自然四季的變遷,周而復始地進行相同的農業作業。如果不是這樣,違背自然,做出離譜難以生存下去。也就是說,忠實地依照自然界的規律,扎扎實實工作,反反復復努力,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因此我感覺到,日本人已經失去了超出常規的、獨創性的飛躍性思考能力。
因為農業耕作個人單槍匹馬很難完成,所以以村落為單位的共同作業、共同農耕發展起來。日本人擅長在聚居的地方,協調一致、互相配合、共同勞作。也就是說,今天的日本企業以企業為單位的團隊精神強大,在全世界的企業中能夠競爭制勝,這種素質是從古以來就具備的。
自古以來,在日本,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是從外國引進的。而日本人心靈手巧,擅長改良改善,把外來之物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也就是說,只有日本才有的、獨特的文化或技術并不存在。另一方面,日本人有一種才能,善于把從別國引進的東西做得比別國更加精致、更加簡潔高雅。
所以我認為,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與歐美人天然就不一樣。歐美民族是所謂的獰獵民族,他們在追殺獵物的過程中需要飛躍性思考,需要單獨行動。但是,日本人的特性是,只要給了他們確鑿的技術、確鑿的基準,日本人不但能把它忠實地重現,而且能夠改良改善,使之更加精湛、更加卓越。日本人的這種特質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加優秀、更加突出。
我認為,正因為日本人缺乏飛躍性思考能力,所以今后除了將自己固有的改良改善特質發揚光大之外,別無出路。迄今為止日本都是從西歐各先進國家引進技術,借鑒這種技術和基準做出了比引進國更加優良的產品。但是今后這種基準將不會再有,所以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再去尋找和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術,而是深化自己的專業,就是要推進企業的專業化。
為了推進專業化,為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生存下去,就要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在專業的領域內深掘深挖,用銳角形的方式挖深挖透,在該專業領域內、在該專業技術上做到極致。今后各類企業都要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做徹底,把技術做到極致,在本專業內不亞于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任何企業。
技術做到極致就會具備自信,在這種具備自信的技術的基礎之上,再加上體現日本人特質的改良改善。日本民族很不擅長建立長期計劃,但是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再向前推進一步,—步接一步地前行,這步卻非常踏實堅定。所以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之上,一步一步不斷改良改善,我認為就是日本企業今后應走的道路。
雖說是一步一步,而且在邁開某一步時,或許處于非常狹隘的專業范圍之內,但這是以所持有的優秀技術為基礎的,為了適應當時的市場需求。而在這種需求中,有許多超越常規的東西,要把這些東西納入進來,以所持有的技術為基軸一步一步展開。企業將這一步一步的積累持續下去,經過若干階段以后,再過頭來看,結果就如同進行了很大的技術革新一樣,成果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