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傳統的商業社會,啤酒是怎么消費的。
在傳統的商業社會里,比方說啤酒十塊錢,我們去店里拿手機掃碼,這十塊錢就到這個店家手里,你就可以把啤酒拿回去消費。
注意這十塊錢的商業邏輯,一個月后,店家跟他的批發商結一次賬,批發商三個月后,要跟生產廠結賬。
你會發現,雖然你用的是手機支付,二維碼數字支付,但支付邏輯,或底層商業邏輯并沒有變化,跟100年前,200年前,300年前都是一樣的,沒有變化的是賬期。
無論今天數字化發達到何種地步,我們看到的底層支付邏輯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就是問題所在。這說明了今天的數字世界,依然行走在傳統工業經濟思維的延長線上,這在未來一定是個問題。 ![]()
我們想用真正的數字技術,改造數字世界的方方面面,還是要從底層開始突破。
所以我們要想象,區塊鏈、元宇宙或者人工智能這些技術,真正用在數字世界的生產過程之后,能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比方說,我們想象未來10年、20年以后,元宇宙、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貨幣已經非常成熟了,它們改造了生產過程、消費過程、交易過程。
這個啤酒還是十塊錢,消費的過程沒變,比如掃碼支付,變化的是后面的過程。
![]()
這十塊錢的啤酒消費后,錢并不是馬上到小老板的手機里,而是分解成了很多塊。比如它分解成了50個、100個小的支付項目:
這意味著,一瓶啤酒在消費的剎那,這瓶啤酒上所凝結的物料、成本、勞動等所有碎片化的計量項目,都直接到達它該去的終點站,不需要經過所謂的資金逆向歸集的過程。
這十塊錢不需要在一個月后再給批發商,三個月后再給生產廠。
這個過程在過去實現不了,我們沒有手段來做財富分配上的拆解。
但今天的數字技術,既然有這樣的手段,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拆解。不要等到資金不斷逆向歸集到老板口袋里,由老板再給員工發工資,再給生產廠家交付材料費用,再給銀行交付貸款利息,通通不需要。
通過這個例子看到,數字世界一個非常重要、深刻的邏輯變化是從串聯到并聯。
什么是串聯?
過去每個人的工資怎么發?工資是由這個月考核個人上個月的工作成果,按月發,或者是按工作量計件發工資。
可是發工資的過程,已經嚴重滯后于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了。換句話說,分配個人勞動報酬,基本上跟生產、消費過程隔是絕和滯后的,這是過去我們缺乏合適的分配手段帶來的。
今天有了數字技術后,這種串聯的“先生產,后消費,再分配”的過程,就有可能轉化成平行的并聯過程——邊生產,邊消費,邊分配。
![]()
換個角度設想,勞動者的收入也是碎片化,你每分鐘都可以收到一個微小的支付量,手機“叮咚”響一下收了兩毛錢,你的勞動成果隨時隨地被消費掉的剎那,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或者作家、新聞記者、攝影師等等。你的作品被人每欣賞一次都會給你付0.01元,每欣賞一次,每使用一次,都會為你付0.01元。
這叫微支付,這在過去是無法實現的。但今天在數字化手段面前,解決這個問題,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障礙。
數字世界,其實面臨著更加深刻的變化,并不是我們過去想象中的那種單一的提高效率,加快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