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幾天人人聞“陽”色變,但好不容易結束前一段居家靜默期的北京各互聯網大廠,開始積極響應“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目標,小心開工,鼓勵健康員工盡量能到崗上班,以在2022結束之前再沖一波業績。
不過由于陽得實在太突然,各大廠準備精細化程度各有不同,員工反應也不一。在焦慮的年底業績與謹慎的民意之間,各大廠游走在艱難的平衡之木上。
京東:員工購藥,肥水不外流12月10日,劉強東發視頻,給京東的兄弟們分享了得新冠的經驗和感受。他安慰大家:“比感冒還輕,不要輕易去醫院,把資源留給老年人”。
此后的第2天,也就是雙十二,京東正式恢復北京職場出勤。
縱使北京城里早已一片大陽,身在東南五環之外、在京東亦莊總部供職的李星,卻自感別有一片天,到辦公室出勤的信念沒有受絲毫影響。
30有幾的他說,一來是自己孤身一人許久,想得比較開,該來的逃不掉,二來其他同事都有來!爸辽傥疫@一層,肉眼可及之處9成員工都有到崗! 強哥心系兄弟,不但為員工開通了抗病毒熱線,據說還為員工準備了“京東健康發熱門診”的問診鏈接,以及內部藥品購買渠道。
聞聽有藥,臉叔頓時臉上春色一片,不過李星卻連忙擺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態度,稱藥有限購,就算佯裝發熱,這條抗病毒熱線因為關聯著郵箱電話,也很容易被當場識別真假,建議臉叔另求他路神仙。
和李星一樣感受到東哥溫暖的還有張悅。
在他眼里,東哥“有點啥事都要給兄弟們發郵件”。只要看見郵件落款“你們的東哥”,Z世代的張悅就會喊出他這個年代不常用的古早詞匯——“溫暖”。 不過,復工第一天,張悅沒有到辦,由于出現微恙,他果斷選擇居家辦公。據他朋友轉告給他的肉眼監測數據,他所在的辦公樓層到崗率在一半左右。 雖然是雙十二,張悅說,那可比雙十一睡得要好多了。
完美&字節:復工條件不太一樣
12月6日晚上,身在完美世界的李裕等到了復工的通知。不過這個通知在他看來有點意外。
通知上面寫,有癥狀不能線下辦公者需使用年假抵扣,申請線上辦公者若辦公效果不佳要按病假計算。
早在上周,李裕就確診了陽性,直到12日才重返崗位。據他肉眼觀察,辦公室人數只有往常的一半,醫務室倒是排起了長隊。
不管陽沒陽,李裕說身邊同事都不約而同地齊戴口罩。但也有極少數求陽若渴的同志嚷嚷“我就是不戴口罩,我不怕陽”。所幸明事理的朝陽同事仍是大多數。
與之相比,字節跳動似乎比較和緩。
據一位在字節跳動工作的小哥介紹,目前字節的規定是如果陽了,可以請假,不工作也可拿全薪。如果家人陽了,還可以申請陪伴假,且沒有天數限制。
小米:食堂多加了一道銀耳雪梨湯
從12月6日起,小米昌平園區允許跨區上班。
此前該園區不建議跨區上班。這指的是不建議住在北京不同區的員工,乘坐公共交通來小米昌平園區上班。此舉早從11月20日起開始實施,當時北京疫情有擴散,為了保障園區正常辦公,小米推出此項政策。
薇薇由于住的離園區很近,可每日步行上班,但住的遠的、跨區域的同事則早已選擇居家辦公。薇薇說,整層辦公室的到崗率一般只有往常的三分之一。
12月6日起,小米昌平園區恢復跨區上班,本以為同事們終于能見面了,沒想到又來了一片“陽”。
不過薇薇感覺,組織上的關心還是來得很及時的。
“居家若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和直屬領導聯系,申請特殊保障,提供購藥渠道!边@樣的行政推送,讓她覺得很安心。
還有令她稍微有點小確幸的是小米食堂的變化。她從小米公眾號得知,從12月12日起,食堂推出了免費的雪梨銀耳湯。
此外食堂還推出了“增強大家的營養供給,增加蛋白質餐飲”的服務。午餐原本可選的葷菜由三個增加到了四個,只是不是免費增加,價格還有一點點上漲。
美團:小哥寒風中大堅守
12月6日深夜,美團員工集體收到了全員復工通知。 彼時,“陽”這個字可能還在熱搜1000名開外,但隨著時光流逝,社交媒體上開始出現一些自稱為美團員工的網友發小作文。
有的抱怨美團內部沒有安排購藥渠道,員工面臨困難;有的說申請居家辦公,避開感染高峰,審批了兩天才通過。
王磊是美團新員工,本來早就拿到了offer,卻無奈前一段時間潛入北京城比登天還難,入職一直被拖延。好不容易克服重重萬難,在北京轉陽高峰日成功報到,卻發現當日到崗率肉眼可及只有四分之一,次日到崗率進一步降低到五分之一。
與王磊的故事一樣可歌可泣的,還有美團多年老員工鄭正。本周一,他拋開家中需要他照顧的家內,毅然決然去辦公室看了一眼,偌大的辦公室到崗人并不多,同事們比預想中陽得快。于是他只待了一個上午,就決定回家,一邊居家辦公,一邊遙望望京風向。
美團快藥在疫情期間早已殺瘋了,當臉叔抱著一線生機詢問兩位有無購藥渠道時,兩位都回答,自己問題也沒解決。
不過,在普羅大眾看來,美團從未離開。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蕭條的北京大馬路上,黃頭盔的美團外賣、綠頭盔的美團買菜、被物資堆得沒處踩油門的小哥,依然在頂著西伯利亞的寒潮,勇往直前,保供五環內外,真的是帥氣又閃光。
* 應受訪者要求,以上受訪者都為化名。受訪者所述都為個體經驗,不宜用作對企業的評判。大家共同心愿,希望疫情早日退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