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南山區成為廣東首個GDP超8000億城區,實現轄區經濟5年跨越4個千億級臺階。這一GDP總量甚至超越了廈門、長春和哈爾濱三個副省級城市。
以一區實力碾壓一城,南山區,憑什么這么強?
南山區位于深圳中西部,東南隔深圳灣與香港元朗區比鄰,西南隔珠江口與澳門、珠海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
對于深圳經濟來說,南山區起著定海神針般的作用。
2022年,南山GDP達到8035.88億元,相較1990年建區時的78億元,短短32年時間,一路“狂飆”超百倍;總的來說,南山區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貢獻了深圳近四分之一的GDP總量。
如果缺少了南山這一員猛將,深圳GDP將徹底退出“3萬億”檔,經濟總量跌回6年前,全國排名將由目前的第三滑落至第七。
![]()
而且,從產業能級來看,南山是只特別能下蛋的“老母雞”,為全市輸出了大量龍頭企業。
華為、騰訊、平安、招行、萬科最早都是從南山區發家的。此外,這里還密集分布著大疆、中興、創維、邁瑞、金蝶、康佳、TCL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國際知名巨頭也相繼落戶于此。
截至2023年1月30日,南山區上市企業達到205家,按照187平方公里面積計算,相當于每平方公里擁有1.1家上市企業,資本密度全國無地區能敵。
更加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南山區還誕生了全國最牛街道辦——粵海街道。由于科技博弈,這條街道曾經讓美國大動肝火、虎視眈眈。
而面積只有20平方公里的粵海街道,真正地以“螞蟻”的體格輸出了“大象”的能力。從歷年數據來看,這條街道貢獻的GDP總量就占據南山區半壁江山。
保守估計,2023年,粵海街道的GDP至少在4000億以上,這個規模已超過了珠海。
如果換算成人均GDP,更加令人瞠目結舌。
七普數據顯示,粵海街道常住人口為24萬,以4000億GDP計算,2022年粵海街道人均GDP居然高達166萬元。這個數字暫且不說遠超北京、上海,就連富得流油的卡塔爾、迪拜都難以望其項背,堪稱全球第一。
要知道,卡塔爾是靠賣石油和天然氣,才撐到人均GDP42萬元,粵海街道沒有“靠天吃飯”的自然稟賦,只有一家家見縫插針生長出來的民營企業。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南山區雖然多年蟬聯“中國百強區”榜首,但若算上四大直轄市,南山區目前只能排到第三。
直轄市雖然名義上是個“市”,但實際上是省級行政區。也就是說在行政級別上,直轄市的區和普通地級市的下轄區并不一樣,所以前者并未納入百強區排名,但它們的實力卻相當硬核。
2018年,浦東新區GDP首破“萬億元”大關,當時中國萬億GDP城市也僅有16個;到了2022年,北京海淀區也跨入“萬億俱樂部”,成為全國第二個GDP破萬億的區。
相比之下,盡管南山區已經突破8000億,但GDP總量只有浦東新區的一半,與海淀區也有2000億的差距。
![]()
在規模總量上,南山區還難與浦東新區和海淀區掰手腕。
但若單純從地均GDP來看,南山區明顯更有優勢。浦東新區和海淀區的GDP之所以比南山區高出不少,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的面積要比南山區大得多。
深圳南山區的面積只有187.53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超過43億元;而上海浦東新區的面積達到121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大約是13億元;北京的海定區面積達到430.7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是24億元左右。
通過對比地均GDP可以明顯的看出,深圳南山的地均GDP應該是排在全國第一的位置,而且南山區還有很多山地,實際可利用的面積比187.53平方公里還要少,所以每平方公里用地上創造的GDP會更高。
而地均GDP越高,說明一個地區的經濟集中程度也就越高。
這也是南山區經濟快速增長的秘密——走集約式、高密度、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