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形成了以京津冀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華中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圈以及膠東經濟圈為代表的五大“工業設計高地”的格局。
![]()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其中,珠三角經濟圈作為我國最成熟的經濟圈,形成了最為密集的工業設計產業集群,并與制造業集群構成了互為促進、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圈。
而珠三角經濟圈中心城市——深圳,作為全球智能硬件第一城,憑借其深厚的工業基礎、強大的創新能力以及硬核的科技支撐,尤其表現出引領之勢。
深圳是我國首個國際“設計之都”,已成為在世界設計領域擁有話語權的“工業設計先鋒城市”,工業設計發展規模和設計水平領跑全國。
2021年,深圳工業設計總產值達到156億元,同比增長16%。工業設計對制造業提質增效作用明顯,撬動產業規模大幅躍升,帶動上下游產業產值超千億元。
![]()
從工業設計中心和機構數量來看,截至2023年3月,深圳市累計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3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23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98家,深圳工業設計中心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陣營。各類工業設計機構數量達到22000余家,工業設計專業力量強勁。
并且,深圳企業在國內外工業設計大賽中表現亮眼。從2012年至今,深圳企業和設計師累計獲得iF設計獎1825項,紅點設計獎1176項,兩大全球頂尖設計獎項獲獎總數連續11年位居全國之首。
無論從哪個維度來衡量,深圳都處于絕對的第一階梯。
這背后得益于深圳工業設計的三大發展模式:品牌化發展、設計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及構建工業設計全鏈條。
深圳工業設計產業品牌化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上世紀80年代的“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到90年代的本土設計企業出現和發展;二是2000-2012年的高成長發展階段,實現了深圳設計從專業化到國際化的跨越;三是從2012年開始至今的品牌化發展階段,一批品牌工業設計企業在世界設計領域擁有話語權。
此外,深圳工業設計與其他產業結合度高,展現出工業生產與設計創新齊頭并進的格局。
除了以電子信息制造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深圳的服裝、家具、珠寶、鐘表、眼鏡、皮革箱包等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在工業設計上的持續投入,吸收全球時尚要素,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還在大力推動工業設計和“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融合發展,進一步賦能產品、賦能產業。
而從產業生態看,深圳已經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臺、協會為橋梁的全鏈條、多層次工業設計生態體系。
![]()
以政府為主導: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設計,持續強化政策支持。早在2012年,深圳市發布《關于加快工業設計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是全國首個工業設計專項扶持政策。
2020年,深圳市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從六大方面著手推進工業設計人文城市建設,并為工業設計研究院以及相關產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最高額度達3000萬元。
2023年4月27日,深圳即將舉辦“深度融合先進制造 工業設計圳在賦能”專題論壇暨服務對接會,旨在大力推進工業設計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企業為主體:華為、康佳、TCL、中興通信、大疆、創維、飛亞達等一批工業企業建立了工業設計中心。洛可可、浪尖設計、嘉蘭圖、壹零壹、無線空間、白狐、藍鯨等專業設計公司逐步成長壯大。幾素、設際鄒、阿爾法設計等新銳設計企業脫穎而出。
園區為平臺:深圳多樣化的工業設計主題園區,為工業設計產業提供了培育沃土。典型園區有深圳設計產業園、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深裝總創意設計園、182創意設計產業園、深圳家居文化創意園、深港創意設計產業園、田面設計之都、中芬設計園等。
以協會為橋梁:深圳擁有超過20萬名工業設計師和從業人員,2萬多家的設計企業相繼成立了近20個行業協會,將眾多設計企業、設計師有效凝聚在一起,發揮重要的自治作用。深圳工業設計行業協會現有會員近1500家,匯聚了眾多知名品牌企業和優秀工業設計公司。
正是由于大力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工業設計逐漸成為深圳一張耀眼名片,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效率提升,提高了深圳工業產品附加值,以及工業經濟和GDP的含金量。
2022年,深圳工業增加值達1.13萬億,首次超過上海,正式成為我國工業第一大市;深圳GDP總量在2021年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2022年再上臺階至32387.68億元,同比增長3.3%,同時領跑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
工業設計的價值在深圳得到了完美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