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寧波就對全市的制造業企業摸過底,僅在全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就有一百多家。
不僅如此,寧波還藏著多家全球領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比如一家專門做縫紉機配套旋梭的企業,幾十年就專注做這一種產品,產量占到全球市場的40%,還有一家生產智能窗簾電機的企業,年銷售額10多億,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這些“小巨人”企業中,有無數把某一個產品做到極致,業界可能已是全球第一,但普通人或許并不知曉的“隱形冠軍”企業。
“隱形冠軍”企業靠的就是“把1米寬做到100米深”的執著勁,專注深耕產業鏈一些細分市場,通過“死磕”某個單一產品,將其做深做精。
比如寧波一家安卓手機鏡頭企業,市場份額占全球的33%,相當于每3部安卓手機中,就有1部用的是他們的鏡頭。
在寧波,大到航天、核電制造設備,小到普通日用品生產企業,到處都有這些“隱形冠軍”的身影。
寧波當地有句俚語,叫“依靠警察,抓住妓女”,意思是“依靠政策,抓住機遇”。既然自身制造業條件這么好,寧波人反應也十分迅速,依托這些“隱形冠軍”企業著力打造“單項冠軍企業”。
作為關鍵技術和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單項冠軍”在制造業產業鏈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僅能在產業中發揮引領作用,還能加速促進各地形成集聚效應強、分工專業化的產業集群。
不過,想成為國家級的單項冠軍企業并不容易。工信部的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遴選中,主要有五項指標:
1.長期專注并深耕于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領域,從事相關領域至少10年; 2.企業申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 3.企業生產技術、工藝國際領先,重視研發投入,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主導或參與制定相關領域技術標準; 4.企業產品質量精良,關鍵性能指標處于國際同類產品領先水平,盈利能力超過行業企業的總體水平,重視并實施國際化經營和品牌戰略; 5.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健全的財務、知識產權、技術標準、質量保證和安全生產等管理制度。
簡單說,單項冠軍企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專注、創新和市場占有率。
很幸運,寧波抓住了機遇,創新發展路徑也十分清晰,逐步從國內領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了國際領先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
2019年,靠著制造業帶來的經濟飛速提升,寧波終于揚眉吐氣跨入“萬億城市俱樂部”行列。隨后兩年,寧波經濟一路攀升,2022年的寧波更是唯一實現GDP 1.5萬億元突破的國內城市,占浙江全省的經濟比重首次超過20%。
有人肯定好奇,寧波的單項冠軍企業在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樣的決定作用?
寧波造的單項冠軍有何不同?
《寧波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發展報告(2021)》顯示,寧波63家國家級和464家市級的單項冠軍企業中,有129家企業的主導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是第一,有328家的主導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市場占有率提升,自然也給寧波帶來豐厚回報。
2021年,寧波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865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首破2萬億元大關,達到22108億元。
其中,寧波527家單項冠軍企業的營收總額達到了7661.65億元,利潤707.53億元。而當年寧波所有88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營收是22554.17億元,利潤1724.09億元。
這意味著寧波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占規上企業不到6%,卻創造出33.97%的營業額以及41.04%的利潤,平均利潤是整個規上企業的6.88倍。
寧波單項冠軍企業不斷壯大,靠的是研發能力。截至2021年底,寧波這些冠軍企業累計擁有的有效專利數量是55848項,其中發明專利就有12138項。有15家企業的專利數超過500項,最多的一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超過了6000項。
有技術又有實力,隨之而來的就是行業技術標準的話語權,其中527家冠軍企業制定的技術標準達到2522個,主導修訂的技術標準有690個,參與修訂的標準有1800個。
單項冠軍企業崛起同時還帶動了寧波數萬家規上企業發展,逐步形成綠色石化、汽車、高端裝備、關鍵基礎件、新材料、電子信息、時尚紡織服裝、智能家電等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那么,浙江的城市制造業都很雄厚,為何寧波能在“單項冠軍”迅速找到突破口,一直保持領先?
其中或許既與寧波曾是民族制造業發源地的歷史積淀分不開,同時少不了寬松的營商環境。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寧波在營商環境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國第五,連續四年穩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一方陣。 寧波全市有超過130萬戶的經營主體,其中民營經濟占了97%;1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數量占了98%以上,這些數據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民營企業在寧波受重視程度。
日常管理中,寧波政府幾乎是“不管不問”,極少干預企業經營和管理,全憑市場進行調節。但政府“不管閑事”不代表完全坐視不理,而是“該出手時則出手”。
寧波的企業部門對全市每家專精特新企業和培育企業,都有著十分詳細的數據統計。從優勢產品、創新能力到面臨的困難,統統記錄在案。只要企業經營遇到問題,政府會立即派出專班進行指導和協調,盡最大可能幫助企業脫困。
對于政府來說,企業只要專注做好自己的產品,其他事情可以統統交給政府來解決,甚至對其獎勵也是其他城市最高的。
同樣是單項冠軍企業扎堆的深圳,對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的獎勵是300萬;寧波按照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和培育企業,分別獎勵500萬元和300萬元;市級單項冠軍,獎勵200萬元。
企業和政府彼此信任和支持,不僅是培育出冠軍企業的深厚土壤,也是寧波沖刺“GDP雙萬億俱樂部”的底氣。
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寧波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同樣如此。通過國際化高端人才、重點產業人才、青年人才、海外人才等多層面人才引進,寧波近年來制造業人才凈流入率遠超其他制造業城市水平。
數據顯示,2020年,寧波940.4萬常住人口中,每3個人就有1個是從省外來的“新寧波人”。其中,25~30歲的占了39.31%,30~35歲的占了32.02%。這說明寧波吸引過來的人才以年輕人為主,25歲以下和25~30歲年齡段的制造業人才,占比遠高于其他城市。
正因如此,寧波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冠軍之城”。
邁入新時期,寧波不再甘心做“隱形冠軍”,希望能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制造業大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