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iyusheng 于 2023-5-4 14:12 編輯
一樁奇事。 美國造車新勢力破產,竟然怪富士康? 洛茲敦汽車(Lordstown Motors)最新提交的文件顯示,富士康打算以Lordstown違反投資協議為由,停止對Lordstown的投資。 而Lordstown會因為富士康投資中斷而失去運營資金,將申請破產保護。 細究事件起因經過,發現Lordstown和富士康的合作,一開始就十分反常。 富士康還是老本行,給Lordstown代工生產汽車。但廠房產線都沒有,而是買下Lordstown自有產線再為Lordstown代工…… 有生產能力的,去找沒生產能力的代工。 事出反常必有妖。
互相指責些什么? 最近,Lordstown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文件,預告自己會申請破產,原因是其最大股東富士康不愿再投錢,要終止投資協議。 為什么要終止投資,富士康給出的理由是:Lordstown違反投資協議。因為Lordstown股票連續30個交易日跌破每股1美元,導致Lordstown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
富士康表示,如果Lordstown在30個交易日內不能糾正該違約行為,富士康將終止投資協議。 也就是說,如果Lordstown不能讓股價回升,富士康就不打算再投資。 但Lordstown指出,富士康這種指控毫無依據,并且雙方的投資協議也不允許富士康就這樣單方面宣布終止投資。 另外,Lordstown開始主張富士康違反投資協議。因為按照協議,雙方應該在5月7日前確定開發新車型的合作計劃,但現在富士康顯然不會繼續合作。 Lordstown也嘗試和富士康聯系,試圖解決現在的問題,但富士康還是堅稱Lordstown違約,自己會取消投資。 所以Lordstown才表示,如果無法及時解決和富士康的糾紛,或者找到其他資金來源,公司可能會削減運營規模或停止運營,并依據《破產法》自愿提交申請以尋求保護。 截至目前,富士康還沒有回應此事。 簡單來說就是,富士康認為Lordstown經營不善股價暴跌蒙受損失,所以要撤。 而Lordstown覺得沒富士康這樣辦事的,不存在股價跌了就撤資的條款,而且兩家說好的一起開發新車,富士康說不干就不干了。 沖突爭端,其實距離兩家達成協議不過一年。
一樁奇怪的合作 富士康和Lordstown的合作始于2021年,并在2022年5月正式完成第一筆交易。 根據協議,Lordstown以2.3億美元(約15.9億元)的價格把一個生產工廠出售給富士康,并和富士康簽訂代工合同,公司純電皮卡Endurance將由富士康在該工廠生產。 注意這里是第一個反常之處:Lordstown其實完全有自己的生產制造能力,工廠卻賣給了富士康。 而富士康這邊除了接管工廠、幫Lordstown造車,還要對Lordstown進行投資:提供2700萬美元(約1.87億元)的運營和擴展成本,并購買Lordstown 5000萬美元(約3.46億元)的股票。 并且,富士康還將投資1億美元(約6.91億元)和Lordstown成立合資子公司,生產富士康的MIH開源汽車平臺,以及開發相關產品。 第二個反常之處出現:富士康給甲方代工,自己沒工廠沒產線,竟然是買甲方工廠給甲方代工的形式。 而且還有一個附加條件:新工廠還要生產富士康自己的電動汽車。 所以,這樁合作的真實情況我們能推測個大概了。
富士康急于造車,但造車和造手機相比難度不是一個等級。與其從零開始投資廠房建設,不如直接買買買。 而造車新勢力Lordstown,成立3年,至少燒了4億美元(約27.65億元),仍然沒有量產交付。之前就因為缺少資金難以運轉,以及沒有確定的訂單發出過一次破產警告,的確到了急需資金續命的存亡之秋。 所以,富士康是拿錢換資產,核心訴求是迅速解鎖造車能力,然后實現自身向新能源車企轉型的計劃,難說是真心想幫Lordstown造好車或者是“以代工進軍智能汽車”。 而Lordstown,則是“讓渡”生產制造的主權換錢,核心訴求是活下來。 但造車公司,活下來的根本條件是造車啊……矛盾不可避免。 富士康給Lordstown代工,先是制造成本遠超目標售價,后來又出現質量問題:寒冷天氣下功率下降,導致Lordstown暫停電動皮卡的生產和交付,還召回了已交付的車輛。
今年2月,富士康只造出來大概40輛車,一共交付6輛。Lordstown也遲遲未公布何時能恢復生產交付。 甚至在公開2022年財報的時候,Lordstown直接表示,“如果不能和一家經驗豐富的汽車制造商合作,旗下唯一車型將被迫喊停。” 所以,一開始就是心猿意馬同床異夢。 現在Lordstown發現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富士康根本無法幫自己造好車。 但富士康這邊大概花了4.07億(約28億元),就獲得了一個占地620萬平方英尺(約57.6萬平方米)的生產工廠。 作為對比,威馬在溫州自建的生產基地占地約1000畝(約66.7萬平方米),一期工程總投資就達到67億元。
富士康相當于半價獲得一現成工廠。 到手之后,富士康先發制人,意圖解約脫身。 未履行的條款,主要是富士康和Lordstown達成的第二筆交易。富士康同意再對Lordstown投資1.7億美元(約11.75億元),幫助Lordstown擴大皮卡產量。 以及雙方確定開發新車型的計劃,包括成本預算、生產目標等,富士康還要追加投資7000萬美元(約4.84億)。 富士康順帶獲得了Lordstown的兩個董事會席位,成為Lordstown最大股東。 富士康在去年已經支付了第二筆交易中的5200萬美元(約3.59億元),接下來的4730萬美元(約3.27億元)已經在今年4月25日獲批,富士康需要在5月8日之前支付。 而富士康第二筆投資只履行了一部分。在即將追加投資的時候,富士康宣布要終止投資協議。 雙方的合作,也算是破裂了。
造車確實比造手機難 富士康下場造車,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收購臺灣安泰電業。 當時富士康只是代工生產汽車電子元器件,還拿下特斯拉、寶馬、奔馳、福特等多家主機廠的訂單。 這個階段,新能源車還沒成一個風口,富士康在蘋果身上也賺的盆滿缽滿。 而從2015年第一批新勢力紛紛成立開始,富士康注意到了這個比手機代工更有前景的行業。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蘋果出貨量從2016年開始出現階段性下滑。另外代工業務蘋果也更多向立訊精密傾斜,避免過于依賴富士康。 甚至在傳聞中,蘋果汽車項目也更傾向于立訊精密或其他主機廠而非富士康,富士康的回應則是“不予置評”。 一方面是即將到來的風口,一方面是老本行出現的隱憂,富士康走上了一條必須造車的道路。 在2015年,富士康和和諧汽車、騰訊合資成立和諧富騰,正式進軍造車。 而在和諧富騰因為內部原因拆分為拜騰和愛馳,富士康撤資和諧福騰后,富士康還是沒有放棄參與造車,對拜騰汽車投資2億美元(約13.82億元),幫助拜騰生產。 另外,富士康還和菲亞特成立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 雖然這兩個項目后來均不了了之,這幾次合作后,產品沒出來,但富士康已經建立起新能源汽車產業基本認知和技術團隊搭建。 基于以上的經驗,在2020年,富士康聯合裕隆推出MIH開源平臺,一種滑板式平臺,并打造MIH聯盟。 富士康想要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所有玩家共建一個生態,并聯合打造一個軟硬一體的標準化平臺套件,幫助車企造車。 不難看出,富士康其實想當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安卓”。最核心的平臺技術由自己掌握,把個性化定義的部分留給主機廠。 但這一定會涉及到生產制造。實際上,富士康的角色已和傳統汽車工業中的主機廠無異,自己掌握底層技術平臺,“花里胡哨”的功能包裝留給供應商。 已經遠遠超出了“代工廠”范圍。 而且,富士康也的確推出了自己的Model B、Model C、Model E和Model T等幾款原型車,把自己過去代工的模式沿用到電動車上,并宣布要重新定義電動車代工。 所以,富士康搞車,一定得是重資產開路,自己掌握工廠。 但自建的投入和周期,顯然讓富士康等不及了。
富士康正式在代工造車方面達成合作的,除了Lordstown,還有Monarch Tractor、IndiEV和Fisker。 而Monarch Tractor和IndiEV的生產計劃還沒有新進展,富士康給Fisker準備的生產線正在改造,要正式生產也要等到明年。 但實際上,Monarch Tractor和Fisker都有自己的生產工廠,IndiEV現在的目標還是反向合并上市,并不是造車。 這樣一看,富士康的操作手法,不排除和Lordstown一樣的套路。 以投資代工之名,行半價拿廠之實。 這也的確說明,造車確實比造手機難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