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前幾天,就在公眾都將目光投向淄博之時,一座縣城卻低調地干了一件大事。
4月27日,這座常住人口不到百萬的縣城卻匯聚了300多名博士,暢敘愛鄉之情,共商家鄉發展。現場陣容堪比今年清華、北大接連在深圳舉辦的兩場頂級論壇。
據悉,這300多名博士只是當地人才庫的一小部分,該地成立的“博士專家聯誼會”已有1000多名當地籍博士專家入會,成為博士專家和家鄉溝通合作的平臺。
當天整場會議圍繞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城市品質跨越式提升、人才培養、海內外協同聯動等話題展開,猶如一個個強大引擎,為當地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一座小小的縣城,為何有如此大的號召力?
01 一座縣城,制霸全球 其實,這座縣城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國“五金之都”——浙江永康。
永康,浙江省轄縣級市,由金華市代管,位于浙江省中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永康已經形成了車業、門業、杯業、電動工具、電器廚具、休閑器具、技術裝備、金屬材料等八大產業為主的五金產業集群;如今,全國40%的電動工具、70%的門和80%的保溫杯都源自永康制造。
永康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五金之都、中國門都、口杯之都、電動工具之都、休閑運動車之都、家居清潔用品之都和炊具之都。
但是讓人心生疑惑的是,這樣一座沒有金屬礦產資源的浙中小城,為何會奇跡般冒出數萬家五金生產制造企業?又何以成為全球最大的五金產品集散中心之一?
![]()
實際上,永康與五金的淵源頗為久遠。
史料記載,永康遠在漢代能產弩機,晉代產鐵劍,元代永康鐵鎖曾作貢品,明末鄭成功軍中有打造兵器的永康工匠,清代的永康鐵匠已能打制無縫槍管……
到了近代,人多地少的永康,每當農田收成不夠,自古傳下的手藝便成了另一條活路。無數的永康農民挑起“行擔”,背井離鄉,串村走戶,打銅打鐵走四方,足跡遍布全國城鄉。靠著精湛手藝和吃苦耐勞,永康人用一副行擔撐起一家生計,也奠定了現代永康五金文化的根基。
而改革開放,則將永康五金人的商業基因徹底激發出來。
改革開放伊始,浙江在農村普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鎮逐步突破禁區,放寬政策,個體經濟開始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國務院頒布《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浙江一批個體工商大戶向私營企業發展。
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永康也掀起了一股“回鄉辦廠潮”,民營企業像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祖祖輩輩“行擔”走四方的永康五金人,在家門口做起了五金生意,賺到了“第一桶金”。
20世紀90年代初至2008年,永康又出現了一波“浪潮經濟”。
從1994年的“保溫杯熱”到后來的“防盜門熱”“滑板車熱”“電動車熱”……熱浪滾滾中,永康五金行業的創業氣氛近乎狂熱,進一步推動永康五金產業發展。
1996年,永康一個縣級市還“大膽”承辦了國家級博覽會——首屆中國五金博覽會。時至今日,已連續舉辦27屆,世界五金巨頭也紛紛參加。
發展至今,五金產業已成為永康工業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其經濟份額約占當地工業總量的80%以上。當前永康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超14萬戶,直接從事五金產品生產的廠家達數萬家,涌現了王力集團、星月、步陽、哈爾斯等一批龍頭企業。
不僅如此,永康五金的全球影響力更不容小覷,永康制造暢銷全球194個國家和地區。假如有一天永康不生產任何五金產品,將很快引發100多種商品的全球性短缺,近千種五金產品價格將會發生劇烈波動,這堪比“蝴蝶效應”。
一座縣城,制霸全球。
而永康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大五金產品集散中心之一,除了深厚的產業底蘊外,還離不開另外兩個因素——地理位置和產業圈。 在地理上,永康雖不沿海,但近海,是廣義上的“沿海地區”,也是溝通浙中腹地與東南沿海的要沖。這樣的地理區位,意味著永康具備發達的交通網絡,其產品無論是出口和內銷,都具備運輸成本上的優勢。
另外,以江浙滬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正是國內制造業的聚集地之一,其經濟總量和工業增加值約占全國1/4,產業基礎十分雄厚。
而永康正好處于江浙滬制造聚集圈,在產業發展上非常具有優勢,比如永康周邊的義烏市,其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城市的底層邏輯之一便在此。
同樣,永康上個世紀90年代創建的“中國科技五金城”,借助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長三角產業的區域化集群,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已經成為國內最大、功能最全、輻射最強的五金產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技術交流中心,為國家商務部重點聯系批發市場和浙江省重點市場。
永康五金產業一騎絕塵。
02 從“貼牌”到“創牌” 然而,盡管永康有明顯的產業帶優勢,卻一度面臨“大而不強”的尷尬困境。
據永康市商務局經過調研發現,當地企業普遍缺乏品牌意識、工業設計水平低,80%的企業都處于貼牌微利階段,即還停留在產業‘微笑曲線’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制造環節。
典型如蘋果代工廠,目前蘋果超過95%的iPhone是在中國制造的,然而一部在我國組裝完成的iPhone手機,蘋果公司拿走了58%的利潤,中國工廠只得到不足2%的組裝費用。
如今,國際市場風云莫測,企業利潤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擠壓明顯,永康五金制造業要想更好地活下去,必須向“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進行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
也就是說,永康五金要從傳統制造向先進制造轉變。
在十四五規劃中,永康構建了“3+2”現代制造業體系,即三大戰略主導產業(現代五金、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產業)以及兩大新興產業(五金電子信息、生命健康),以期推動產業協同發展,賦能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
其中,現代五金產業作為永康特色支柱產業,成為重點攻關對象。
永康現代五金由原來的車業、門業、杯業等八大類轉向以智能門(鎖)、電動(園林)工具、保溫杯(壺)、智能家電廚具等為重點,旨在加強各類產業創新資源要素整合,推動五金產業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服務化發展。
而像智能門鎖、電動(園林)工具、智能家電廚具等都是目前的風口產業。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2年,中國智能門鎖滲透率達到11%,4年間翻倍;其他幾大門類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
在做大做強現代五金產業方面,永康以品牌創建為抓手,以數智化為驅動,提升產品附加值。
我們知道,品牌對于推動產業發展具有重大的價值,一個好的品牌可以帶動整條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從而加速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品牌影響力是產業發展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而永康五金之所以議價能力較弱,一大原因就在于缺乏知名品牌。因此,永康通過“打響區域品牌”和“塑造企業品牌”兩手抓,來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
據了解,永康引入了一流制作團隊,設計了國際化的永康城市、產業、文旅等系列品牌標識,將“永康五金”區域公共品牌的金名片直接推送給超1億名海內外觀眾面前,有力展現了世界五金之都的恢宏大氣。
在塑造企業品牌方面,永康開全國先河,設立“五金MBA品牌研討班”,吸收37名企業學員和14名機關干部學員參加為期兩年的培訓。課程由品牌建設專家講授,推進企業家品牌建設思維更新;同時,引入品牌建設專業團隊,對全市五金骨干企業開展一對一專業指導,在銷售渠道、產品布局、價格體系和品牌營銷等方面給企業提出針對性的對策,針對不同行業制定差異化的品牌建設方案。
如今,在永康各行業中,步陽、哈爾斯、王力、星月、新多等眾多優秀企業不斷壯大,“MAKUTE”“立久佳”“炊大皇”“Arda”“FEIJIAN”“FUSIM”等一批知名品牌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提升產品價值,不僅要塑造品牌,更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近年來,永康財政局大力支持五金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推動產學研融合以促進五金產業“新成果”產出。
據不完全統計,永康已經累計安排資金近億元推動創新發展,包括出臺鼓勵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扶持創新發展等系列政策;承辦中國五金工業設計展、高新技術成果展、中國五金產品國際工業設計大賽,支持促進設計成果的轉化和孵化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數智化尤其加快了永康五金產業制造能級躍升。
永康大力打造“未來工廠”進行智能化生產,目前當地擁有實施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項目11個,數字生產線51條,完成健康休閑和電器廚具行業10個“一企一線”試點項目改造并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改造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0%,用工人員減少40%,能源利用率提高15%,通過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重塑制造業的生命力。
另外,永康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進行業務流程重塑,搭建集科創交易云、大數據展示、需求磋商交易、科創態勢分析為一體的綜合體數字化服務平臺,以數字化改革倒逼工作提質增效,賦能五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一整套“組合拳”下來,推動永康五金產業不斷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而我們在開頭所提及的300多名博士匯聚一堂的震撼場面,也正是永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當中的一環。
永康自古人才輩出,目前,當地有海內外博士專家1000多名,他們活躍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活躍在各領域、各界別。這可是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
永康政府也一直在謀劃讓永康籍英才充分發揮政治優勢、智力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牽橋搭線。
于是,早在2018年,當地就召開了“首屆永康博士大會”。如今,時隔5年,永康再一次召開博士鄉賢大會,凝聚博士鄉賢合力,共繪永康“同心圓”。
當天的大會上,除了商討產業發展,還有10名永康“引才大使”精彩亮相。這10名“引才使”,均為供職于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永康籍博士鄉賢。他們的“使命”,是為永康企業尋找適宜技術、適宜人才。名單一經發布,就有10多家永康企業經永康市委人才辦牽橋搭線,希望能找到適宜的新技術、新發明。
從“中國五金之都”走向“世界五金之都”,永康有信心,更有底氣!
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