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可能是你想多了,不至于有什么利益。6 G! ~9 e, M; E+ I) A5 g
那么真相是什么?你可能要問為什么要加班?為什么加班還不出來東西?
! @3 |5 s# F1 W8 S" X. t也許等你到了總監的位置你就會明白一些你現在不理解的東西。比如,作為技術總監,你已經了解了國內外這個行業的別的廠家是什么情況了,尤其是人家的新產品都到了什么程度了,國外可以生產幅面4米的機器,國內是2.2米,國外400米/分的生產速度,國內200米/分的生產速度,就連以前看不起的國內某廠家也開始和國外某品牌合資生產國內更高效率和質量的機械了。比如看到國外出來一種新的機械機構,看起來不太可能好用的樣子,國內這么做肯定不行,為什么國外可以?或者看到國外一款新機型的圖片或者示意圖,有沒有可能我們也生產出來?我們一直處于抄襲的路上,為什么我們不能引領技術創新呢?但是有的基礎數據我們沒有,國外發表過一個論文,其中的圖表的數據是怎么來的?這個數據有沒有深層次的意義可供挖掘呢?這些壓力是實實在在的,但是新人或者資歷短的工程師根本接觸不到這些信息。當在研究這些新的東西的時候,可能并不會馬上出來肉眼可見的圖紙或者設計,都是在反復醞釀中,這在基層員工眼里可能加班就是作秀。
: O h w$ y9 d2 v. s/ A5 ?* D- w; X設計工作很難用計件工作的方式來衡量,并不是加班多就設計得好,也不是加班多就一定進度快,只能用最后期限和試車甚至試生產效果來驗證設計好壞。以這樣一個標準拋給你,不需要你加班,但是要得到一個好的理想的結果,那可不是輕而易舉的,沒有積累和攻關,怎么可能呢。這時候你作為主設計師,壓力自然就有了,你自己在家里都待不住,自然就是公司想辦法做工作了。5 ~/ {! S% a# q" C3 t" O) ?+ N
2004年左右,公司社招了幾個工程師,工齡大約5,6年,按道理應該有了一定的設計基礎。其中有一個東北的工程師就明確講,我不加班,我說沒問題,但是有個問題,設計中不能出大問題,耽誤了整個生產線下圖的進度可是不行啊。出圖速度倒是快,但是出圖質量非常差,細節到處是問題,而且由于不喜歡聽單位組織的行業知識,在設計中就不知道工作場景是什么,更談不上根據現場潛在需求靈活設計了。這種欠缺如果等著自己出問題采取糾正,代價非常大,這都需要自己去學習現有的成熟設計和資料去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和行業知識,不可能上班后經理停掉手上的工作手把手教著做,全靠自己的主動學習和積累。這個工程師在我們干了10年后,也就是在他工作了15年后,還是不能把一臺機器獨立設計和協調完。, Y1 W; s3 v4 [9 Y2 V2 K
所以,并不是要加班作秀。咱們改革開放40年,之所以前30年殺出了一條血路,仿制出來甚至還能創新一些新技術,全是我們技術人員這么搞出來的。9 p0 r* W N% O Q) m0 E* s) B3 \
也許,很快就不會這么拼了,也不用這么卷了,因為這樣讓我們卷的崗位也不多了,企業倒閉得大批。
0 E+ U8 @( X$ E: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