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面壁深功 于 2024-8-30 06:22 編輯
激光清洗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清洗中的使用要求 1.0 引言 新能源汽車電池,特別是鋰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面臨油脂、金屬碎屑、粉塵等多種污染物的附著問題。這些污染物不僅會降低電池的電化學性能,還可能引發短路、熱失控等安全隱患。激光清洗技術,以其高頻高能的激光脈沖特性,能夠迅速且有效地加熱并汽化或剝離電池表面的污染物,實現高效、精確且非接觸式的清洗,尤其適用于具有復雜形狀和精密部件的電池,確保了電池內部結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0 激光清洗工藝要求 2.1 清洗前準備 2.1.1 初步清潔:去除電池表面大塊污垢和松散附著物,減少激光清洗過程中的能量消耗,提高清洗效率。 2.1.2 表面檢查:細致檢查電池表面,確保無裂紋、凹陷等潛在缺陷,防止激光清洗過程中對這些區域造成額外損傷。 2.2 激光參數設置 2.2.1 參數調整:根據電池的具體材質(如金屬、塑料等)及污染物類型,精確調整激光器的功率、脈寬、頻率等關鍵參數。 2.2.2 能量密度控制:確保激光能量密度適中,既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又不會對電池基材造成熱損傷。 2.3 清洗路徑規劃 2.3.1 路徑設計:利用CAD/CAM軟件規劃清洗路徑,確保電池表面各區域均勻覆蓋,避免遺漏。 2.3.2 路徑優化:結合電池的形狀和尺寸,優化清洗路徑,以縮短清洗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2.4 安全措施 2.4.1 個人防護:嚴格遵守激光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需佩戴防護眼鏡等個人防護裝備。 2.4.2 緊急防護:設置安全光柵、急停按鈕等安全裝置,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切斷激光源,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 3.0 具體工藝要求 3.1 清洗效果:清洗后基材表面應裸露無遺,顏色均勻一致,無異色現象,符合特定顏色要求標準(如比色卡<1a)。 3.2 電氣性能:清洗后的接觸電阻應控制在≤0.15mΩ以內,確保電氣連接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3 結構保護:清洗過程中嚴禁燒蝕電池的其他結構部分,以保護電池內部結構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3.4 殘留物控制:清洗后電池表面應無粉塵堆積,且不得殘留長度大于350μm的金屬異物。 3.5 作業環境:作業過程中需嚴格控制,避免引入油污、水漬等污染物。清洗設備應具備吸塵、除煙功能,確保無粉塵逸出,保持作業環境清潔。 3.6 清洗精度:清洗位置和形狀需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進行精確控制,如距邊不大于1mm,清洗區域長方向不小于銅排公稱寬度等特定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