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2 s" U( S" g* C) H. [+ m- l M. Y6 _1 a1 \# Y6 D$ k& R
. R( l0 F) `2 m! W+ i, l8 x# q
壓鑄模零件的熱處理
高壓鑄模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 壓鑄模 熱處理 去應力退火 真空淬火 我廠是生產小型汽油機專業廠家,鋁合金壓鑄模至關重要,每年大約有 50 套模具投產,年產各種壓 鑄件 160 余萬件,近 300t。在模具設計制造過程中,我廠擁有加工中心、UG18、Cimatron 12.0、MDT4.0、 Pro/E 等先進設備和軟件。 據統計,模具成本費用中,材料費占15%,加工費占80%,熱處理費占5%。以前生產的壓鑄模 壽命低,只有1~2萬模次,嚴重影響了正常生產。通過綜合分析,認為費用僅占5%的熱處理是關鍵因 素,起著決定的作用。為此,我們聘請了德國模具熱處理專家來公司現場指導,歷時半年,成功解決了壓 鑄模零件的熱處理問題。現在,用H13鋼制作的壓鑄模的使用壽命已達到10萬模次左右。下面就壓鑄 模的熱處理做以簡要介紹。 1 退火 包括鍛造后的球化退火和模具制作過程中的去應力退火兩部分。 其主要目的:在原材料階段進行結晶組織的改良;方便加工而降低硬度;防止加工后變形和淬火裂紋 而去除內應力。 (1)球化退火。 模具鋼經鍛造后,鋼的內部組織變成不穩定的結晶,硬度高切削困難,且此種狀態的鋼,內應力大, 加工后容易變形和淬裂,機械性能差,為使碳化物結晶變成球化穩定組織須進行球化退火。 (2)去應力退火。 對有殘留應力的模具鋼進行機械加工,加工后會產生變形,如果機械加工后仍留有應力,則在淬火時 會發生很大的變形或淬火裂紋。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必須進行去應力退火。 德國熱處理專家反復強調了這一點,他所帶來的德文資料也證明了在德國去應力退火工序是模具制造 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 我們堅持在模具制作過程中進行三次去應力退火: (1)在切削掉原材料體積的1/3以上形狀或對原材料厚度1/2深度加工時,加工余量留有5~ 10mm,進行第一次去應力退火。 (2)在精加工留有余量(2~5mm)時,進行第二次去應力退火。 (3)在試模后,淬火前進行第三次去應力退火。 2 淬火 設備為高壓高流率真空氣淬爐,真空淬火工藝見圖1。 (1)淬火前:采用熱平衡法,提高模具加熱和冷卻的整體一致性。對凡是影響到這一點的薄壁孔、 溝槽、型腔等,都要進行填充、封堵,盡量做到模具能均衡加熱和冷卻;同時,注意裝爐方式,防止壓鑄 模在高溫時因自重而引起的變形。 (2)模具的加熱:在加熱過程中要緩慢加熱(用200℃/h升溫),并采用兩級預熱方式,防止 快速升溫造成模具內、外溫差過大,引起過大的熱應力,同時減小相變應力。 (3)淬火溫度與保溫時間:要采用下限淬火加熱溫度,均熱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一般由壁厚和硬 度來確定均熱時間。H13鋼淬火硬度與保溫時間的關系曲線見圖2。
圖1 H13 真空淬火、回火工藝 時間(min) 圖2 H13淬火硬度與保溫時間關系 (4)淬火冷卻:采用預冷方式,并通過調節氣壓與風速,有效的控制冷卻速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實 現理想冷卻。即:預冷到850℃后,增大冷卻速度,快速通過“C”曲線鼻部,模溫在500℃以下則 逐漸降低冷卻速度,到Ms點以下則采用近似等溫轉變的冷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淬火變形。模具冷 卻到約150℃時,關閉冷卻風機,讓模具自然冷卻。 3 回火 淬火的模具冷卻到約100℃時,就要立即進行回火,以防止繼續產生變形,甚至開裂。回火溫度由 工作硬度來確定,一般要進行三次回火。 4 氮化處理 一般壓鑄模經淬火、回火(45~47HRC)后就能使用,但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蝕性和抗 氧化性,防止粘模,延長模具的壽命,必須進行氮化處理。氮化層深度一般為0.15~0.2mm。 氮化后需要打光,磨去白亮層(厚約0.01mm左右)。 5 幾點說明 文本框: 800~850℃文本框: 500~600℃文本框: 200℃/h文本框: 50~80分鐘文本框: 1020℃文本框: 風冷文本框: 100℃開始回火文本框: 600~560℃文本框: (2~3)h (三次回火) 文本框: 空冷文本框: 溫度文本框: 20分鐘/25毫米文本框: 30分鐘/ 25毫米 文本框: 時間文本框: 58文本框: 56文本框: 54文本框: 52文本框: HRC文本框: 1 10 100 1000 (1)模具的熱處理變形是由于相變應力、熱應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正 確選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毛坯的鍛造,要采用六面鍛造的方法,反復鐓拔。 同時,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注意,使壁厚盡量均勻(壁厚不均勻時要開工藝孔);對形狀復雜的 模具,要采用鑲拼結構,而不采用整體結構;對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采用圓角過渡和增大圓角半徑。 在熱處理時要作好數據記錄,長、寬、厚各方向上的變形量,熱處理條件(裝爐方式、加熱溫度、冷 卻速度、硬度等),為日后模具的熱處理積累經驗。 (2)本單位的壓鑄模的加工一般有兩種工藝流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 第一種:一般壓鑄模。 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 火(留有余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后、淬火前)→淬火→回火→鉗修→氮化。 第二種:特別復雜的及淬火很易變形的模具。 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淬火→回火→機、電加工 →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余量2~5mm)→機、電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后)→鉗修→氮化。
| % D& {: j: j7 @5 |" k
$ F. l2 d1 Z. K9 W3 `$ R- r,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