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的微丸機構
2 @6 Q \( E; I* [/ b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全自動膠囊充填機,具體說,涉及全自動膠囊充填機上向膠囊內自動充填定量微丸的機構,屬于制藥設備領域。
5 l) ]+ J- j5 {9 E
4 A/ ?: ^0 d7 |: K. f2 F背景技術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的微丸機構,是在全自動硬膠囊充填機上向膠囊內自動充填定量微丸的機構。全自動硬膠囊充填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由主機電機通過鏈條把動力傳到主軸上的兩對錐齒輪和六個凸輪上,通過錐齒輪改變動力傳遞方向后,再通過分度機構使十二工位轉臺旋轉并形成十二個間歇運動,同時劑量凸輪使兩個立軸上下往復運動,在轉臺的第一和第二個工位,真空系統把空膠囊置于轉臺的模塊中,此時膠囊的囊帽和囊體分開,分別位于上、下模塊中;在第三工位,上模塊升高并向內運動;運轉到第五工位,下模塊與微丸機構相對應,微丸機構將微丸顆粒灌入膠囊囊體中;在后續工位中,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的其它機構將囊體與囊帽鎖合,最后將成品膠囊推出。圖1所示的是現有技術中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的微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該機構包括減速機11、計量機構12、料筒13和料斗14等部件組成。該機構的工作過程是: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的主軸鏈輪15通過鏈條把主軸上的動力傳遞到減速機11上來,減速機再通過其內部的錐齒輪把扭矩傳遞給計量機構12的凸輪,由凸輪將旋轉運動轉變為移動塊的直線運動,帶動計量機構前后運動,最終完成打開計量腔16、計量、閉合計量腔、充填微丸的工作周期。主軸每旋轉一周,十二工位轉臺向前旋轉一個工位,微丸機構也相應完成一次計量、充填的過程。上述現有微丸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傳動結構較復雜,制造加工難度大,安裝調試較困難,微丸裝量精度不高。$ n0 C$ S" g- |6 j
* `) t' t: Y k0 i; H& c0 a發明
; k* o4 j0 D+ Z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微丸機構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傳動結構簡單、微丸灌裝精度高的全自動膠囊充填機微丸機構。! F5 H1 U; _3 E! v8 Z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的微丸機構,所述的微丸機構安裝在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的主機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丸機構主要包括工作臺、計量部分、導向部分、提升機構和連接部分,其中工作臺固定在主機的立柱上,計量部分與導向部分安裝在工作臺上,提升機構與連接部分固定連接,連接部分的兩端固定在主機的立軸上;連接部分在立軸的帶動下上下運動,并通過滾動軸承控制導向部分及計量部分前后運動。& s) u( Y6 Q. o0 w: ?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微丸的裝量精度由原來的在±5%內提高到±3%內(在合格微丸的條件下);原微丸機構的使用速度在主機的70%速度下使用,現機構可以在主機速度的80%速度下使用;原微丸機構需要安裝減速器與主軸連接及調整,再安裝微丸機構,而本微丸機構可以直接放置于主機的六工位立柱上,用螺栓連接即可,安裝操作簡單,減少勞動強度。
: o9 q4 {3 r# C2 R
/ y$ N$ Z6 `. H. O$ k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微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I3 l3 o/ N1 O+ b
圖2是本發明的微丸機構結構示意圖
$ q1 u2 W9 h, E- k # x0 P" U- W, ?0 K& H
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2,本發明的微丸機構主要包括工作臺1、計量部分2、導向部分3、提升機構4和連接部分5,其中工作平臺1固定在主機上的立柱6上,圖2中工作臺是通過平臺螺栓7固定在主機兩個立柱6上的;計量部分2與導向部分3安裝在工作臺1上;連接部分5兩端分別用連接螺栓8固定在主機的兩個立軸9上;提升機構4與連接部分5通過螺釘10連接固定。
1 y# m' l! v6 m) G
9 S' {( {% E6 E) J, M6 t" D/ b/ o全自動膠囊充填機啟動后,兩個立軸9做上下往復運動,當立軸9向下運動時,連接部分5帶動其上的滾輪軸承向下運動,并沿角度軌跡推動導向部分3向前運動,導向部分3與計量部分2相連接并帶動計量部分做相應的前后運動,導向部分3由導向桿31和直線軸承組成運動機構,控制并保持計量部分2的運動方向,提升機構4則控制計量部分的運動行程。計量部分2設置有計量孔21,當運動行程最大時,計量部分的計量孔21與主機的下模塊孔對中,此時計量孔底部打開,其中的微丸顆粒釋放到位于下模塊中的膠囊體里;當立軸9向上運動時,微丸機構的計量部分后移到計量室位置,計量室中的微丸顆粒灌入到計量部分的計量孔中,此時計量孔底部密封;全自動膠囊充填機繼續運動到下一個工位,立軸再次向下運動,計量部分又開始向前運動到模塊位置,計量孔底部打開并釋放微丸顆粒進入到膠囊中,如此循環運動,完成微丸充填過程。
# ?4 {2 t# N/ L# |本發明的微丸機構結構簡單,通過和主軸連接獲得動力來實現計量部分往復運動,減少了中間傳動環節,同時與主機的動作保持了協調一致從而完成微丸的灌裝;通過提升機構控制運動行程,保證計量孔與主機上的模塊準確對中,提高了裝量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