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22# 風追云
8 |+ t6 s0 r( }5 r j又見成千上萬的小蛤蟆出來遛大街,又見專家以淡定的口吻告訴我們沒事、這很正常。10日,南京一些村民發(fā)現(xiàn)道路一邊的水溝里有大量的小蛤蟆擁擠在一起,有上萬只。有村民懷疑這可能是地震的前兆,很反常。記者也就此事采訪了有關(guān)專家,專家稱此現(xiàn)象是蛤蟆由蝌蚪成蛙過程中正常的遷移現(xiàn)象,與地震前兆無關(guān)。
) c* o' ~, H* d$ t專家畢竟是專家,就算地動山搖,完全也可以視之為地球在與我們開玩笑。當然,作為普通市民,沒有人沒事成天指望著像探索頻道似的發(fā)現(xiàn)點兒“地震前兆”,但既然這么多小蛤蟆出動了,且并不是隔三岔五就可一見的尋常景象,總不能以一句“這很正常”就打發(fā)了各種連篇猜想。
9 R/ Y! q4 o& J$ J+ ^ B' s0 x" } 小蛤蟆是令人糾結(jié)的,原因有三:一是最近各地各種版本的《瘋狂的蛤蟆》輪番上演,場面驚悚,聲勢瘆人;二是小蛤蟆上街后,官方無一例外地“不知不覺”,專家說你少見多怪,問急了就說與地震無關(guān)——但與此同時,“生態(tài)園”里的雞鴨卻都能成為“地震宏觀觀測點”的當家要員,這也實在令人費解;三是我們小時候都學過歷史,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傳世杰作,上為龍、下為蟾蜍,想請專家告訴我們?yōu)槭裁吹貏觾x選擇了小蛤蟆接龍嘴里的珠子?難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無厘頭成“因為蛤蟆嘴大”? y: r/ }& ]; s4 X$ R) h! V7 Q& A
有時候我在想,所謂迷信,恐怕不能僅僅斥責民眾愚昧。就譬如萬千蛤蟆逛大街來說,科學都那么“淡定”了、不食人間煙火了,似乎明擺著是放任民眾去浮想聯(lián)翩——我們可以相信這不同批次的小蛤蟆的確與地震無關(guān),但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難得一遇的事情,何以談得上“正常”?如果這算“正常”,那么,究竟哪些地方應(yīng)該有、哪些年份應(yīng)該出現(xiàn)?當然,專家見多識廣,但科普的任務(wù)就是要將民眾眼里的“異常”解釋清爽,通過合情合理的、通俗易懂的解釋,告訴我們這“異常”背后的規(guī)律或定理,如果凡事都以“這很正常”而收兵,還要相關(guān)職能部門的專家學者干什么?& @& }' i( r, U
遺憾的是,大凡公共事件之后,專家與民眾顯然不是身處同一對話平臺上:橘子生蟲子了,明明惡心至極,他們卻在那兒鼓吹不影響身體健康;奶粉里摻進三聚氰胺了,明明是有毒的東西,他們又跳出來聒噪“適量無害”……如果科學的旨趣就在于悖逆常理地搞搞推銷、玩玩把戲,等到它需要真誠的信仰的時候,老百姓還會相信誰?; t: ?$ X' m* D, r0 g
在一只只令人糾結(jié)的小蛤蟆面前,一批批淡定的專家,“淡”出了科學的溫熱與誠信。都說“流言止于智者”,但這些貌似“釋疑”卻又王顧左右而言他的說法,算不算流言的另一種發(fā)酵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