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部近日公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稱,即便不包括地方配套、企業投入和國際合作資金,預計“十二五”期間國家在環境保護科技領域投入經費約220億元,是“十一五”投資預算的3倍多。其中,重點領域科研業務費210億元,能力建設經費10億元。業內專家透露,高速增長的國家級環保投資將有助于確立“技術風向標”,從而為擁有較強自主研發能力的環境監測與水、大氣、固廢等污染處理的龍頭企業提供發展良機。
2 i: r, ?* O, s9 R0 \3 ?4 B; `0 N 在“十二五”環保科技的投資額度中,水污染防治領域占比最高,估值達5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水污染治理領域的技術龍頭,如擁有長期水務運營經驗的桑德環境、掌握自主過濾膜技術的碧水源、專長于煤化工和石化等工業廢水處理的萬邦達等,將獲得國家重點扶持,也可在“十二五”的技術國產化浪潮中搶占市場先機。
; K% [" u9 M4 S3 G h: ` 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劉宏武透露,“十二五”期間,將以六個方面的問題為重點進行投資和戰略布局,包括飲水安全、空氣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壤污染、農村生態整治和環保集成能力建設。+ ]: e; H# L* T( J3 I$ R5 k* u
招商證券環保產業分析師彭全剛表示,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等多個環節的綜合能力,將在“十二五”期間獲得大幅提升。他表示,隨著國內環保裝備制造業自主化率的提升,企業將能減少設備引進成本,占據市場主動權。# ]$ O2 a9 P, ]
該規劃還提出,到“十二五”末,要研發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境污染物控制與生態保護關鍵技術,提出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關鍵氣動葫蘆技術,同時引導和培育5家以上環保產學研聯盟,創新流域、區域污染治理機制,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
: e5 o) i( S+ x- W. B" |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表示,當前環保產業存在的首要問題,是以企業為主體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部分關鍵電動葫蘆設備依靠進口。環保產業要突破自主創新瓶頸,需要進行五個方面的努力:第一,實施環境技術管理體系,推進環保工程標準化進程;第二,加強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增強環保產業持續創新能力;第三,強化環境技術評價,推進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推廣應用;第四,鼓勵環保產業聯盟和區域產業集群建設;第五,鼓勵企業的環保服務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T, c7 Q6 y/ a6 @7 {8 W$ Y* `( d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未來5年,我國的環保投資需求將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加一倍以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則預測,“十一五”期間環保投資約為1.4萬億元,“十二五”期間這一投資規模將達到3.1萬億元。# V! W& ~+ Z8 t/ l* j
面對天量的資金需求和供給,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社會資本的后續跟進要比政府的“刺激計劃”管用。環保“十二五”科技規劃指出,通過環境管理制度與環保產業政策加強引導,建立企業參與環境起重葫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推廣的激勵機制,增強技術研發的實用性和示范性;引導企業加大環境科技投入,鼓勵企業自籌資金參與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科研項目。
0 P$ R' p Y! E% j& \$ X- }, ~( H 專家表示,在市場化的環保技術交易平臺建立并完善之前,為緩解技術型環保企業融資難困境,可以走兩條路子。一種是銀政合作,政府和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導銀行向保科技企業發放綠色信貸;另一種是政府拿出專項資金參股一些貸款擔保機構,聯合成立擔保基金,為環保企業融資提供擔保。 x3 [4 S0 e3 ?% w; \4 E& P$ T
長期以來,政府投資對撬動社會投資具有不可小覷的乘數效應。但面對貨幣政策趨緊大背景,李皓天建議把獲得環保部或各省環保廳認可的環保企業的授信額度“單獨拿出來”,從而不占用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或者乘以一定的系數和其它產業的授信額度區別對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的積極性”。 編輯:zhongjizucesh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