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應邀出席廣東裝備論壇并作主題演講 首屆廣東裝備制造業國際高峰論壇將于11月8日在韶召開
據悉,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教授將出席11月8日在韶關舉辦的“廣東裝備制造業國際高峰論壇暨莞韶產業園2011年投資洽談會”(簡稱“廣東裝備論壇”),并在會上作主題演講。此外,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及相關協會領導也將出席并作重要演講。
為充分發揮韶關機械制造業的基礎優勢和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作為省重點產業園的新優勢,莞韶產業園提出“打造廣東裝備制造業總部基地”的目標,并且積極籌辦“廣東裝備制造業國際高峰論壇暨莞韶產業園2011年投資洽談會”(簡稱“廣東裝備論壇”),以此為抓手打響裝備制造業這一品牌,推動裝備制造企業集聚發展。日前,各項籌備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
韶關是廣東機械裝備產業基地,機械裝備制造業起步于五十年代末,發展于六十年代中后期。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優勢的鑄鍛、工程機械成套設備、發配電成套設備、汽車零配件、液壓油缸等為主導產品的裝備工業骨干企業,在生產技術、設備、人才、服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85家,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12.4%。尤其是總投資38億元的比亞迪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的落戶,讓韶關一直期望打造“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的夢想變成現實。
高尚全簡介
高尚全教授生于1929年9月,上海嘉定人,漢族。教授,高級研究員。1952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經濟系,F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密蘇里大學斯諾教授,世界銀行高級顧問。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勵。1994年獲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杰出學人獎勵。
1952年起,他曾在東北工業部機械工業局、第一機械工業部、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工作。1982年起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的研究、設計和有關領導工作,其中1985~1993年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國務院住房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研究協調小組成員。1993-1997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預委會和籌委會委員、經濟小組組長。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市場經濟等問題。早在1956年,他就提出了“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的建議。1984年,在參加《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起草工作中,提出了“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的觀點,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和采納。1987年,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一種手段和方法,并不反映社會制度的根本屬性”,“針對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僵化的以行政指令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更多地發揮市場經濟運行的作用”,“用經濟合同替代指令性計劃”等建議被吸收到中共十三大報告中。1993年又提出“應明確提出勞動力市場概念”的建議,被吸收到《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1997年,參與起草黨的十五大報告,對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改革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1996年,高尚全在主持香港特區籌委會經濟小組工作時,曾擔心香港在金融上出問題,從而影響香港回歸祖國。他從經濟全球化的高度,極富預見性地提出密切注意國際匯市動向、防止國際游資沖擊港元的對策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并及時批示有關部門采取積極對策。他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學者之一。2000年3月他首次提出: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關鍵是解決好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2000年9月,在,在《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一文中,對實行按要素分配與勞動價值論的關系、為什么要把科學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以及私營企業主的經營管理也是勞動等問題的觀點,引起了理論界和有關領導的重視。2001年,針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的問題,他系統地提出了“以民為本”和“民本經濟”的理論,論述了民本經濟(即老百姓經濟)的基本特點、對于深化改革的作用等,并在此基礎上概括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具有的五個基本特征。2004年6月,在“對‘十一五'規劃的幾點意見”中提出“把政府改革作為‘十一五'時期改革的中心環節”;2005年8月提出“十一五”時期要盡快解決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這兩份報告均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批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