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ceb420100w1xq.html
近些年來,每年初都有用工缺口的報道。社會好像是一個煩躁的大鍋爐,每個人都在翻騰折騰,很累。我昨天在工廠的門口貼招聘告示,特意駐足留意了些時間,有三三兩兩的小年青路過,看看,又走到另一家工廠,也是停下看看。聽說,蘇州火車站很早就有服裝制衣廠擺攤找人了,今年又漲價了,3000每月還不包括加班,聽著挺嚇人,怪不得現在的衣服動輒都好幾百呢。 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企業很焦慮,工人很淡定。蘇州靠制造業發家的,到每年這個跳槽的季節,用工短缺就是企業最大的難題。我跟一些老板也聊過,他們有訂單有設備,就是沒人,他們時常焦慮,看著頭發都有點發白了。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工人價格一年比一年上漲,目前看來一點沒有緩解的跡象。 用工荒實在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整體供需不平衡,地區用量不平衡,結構性不平衡都是問題,用單一的方式去解決基本不可能。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可以實實在在體會個中的矛盾所在。年前跟一個離職的技工聊天,他是做立式銑床的,我們公司有這樣的設備。他跟我談起他的很多同鄉伙伴,或者叫同伙,都不愿意做加工業的技工,很累人,大多數都在學理發,銷售,導購之類的。很多離開制造業的技工,最終都選擇回鄉,或者留在當地做點小生意,理由就是加工累人。老員工對新員工的評價,我常常聽到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如我們那時吃苦肯學了。 我想這就是社會經濟巨變下的副作用之一吧,用工荒只是一個必然結果。我自己也在招聘市場上待過,親眼看見去應聘麥當勞見習經理的大學生排了好長的隊伍,也經歷過,僅僅招一個簡單的機械工程師,結果收到巨量的簡歷,但是技工崗位幾乎無人問津。 這是何道理?教育,社會價值觀,市場經濟規律都在相互作用。現在的人已經被太多的選擇寵壞了,選擇不是罪惡,而混亂的社會價值觀才是罪惡源頭。我無意于批判,批判不能解決問題。公司能做的只有適應,哪怕是帶點“罪惡感”的適應方式。蘇州早就開始轉型升級之路了,轉型非常的難。不妨這樣想,如果社會轉型完畢之后,社會會怎樣?制造業都向東南亞等地遷移,到處是高科技企業,但是中國還有巨大的低學歷勞動者,他們要怎么辦?天知道,政府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樣子,咱們又能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