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稅過高我們沒法賣得不貴”
2012年03月05日 04:02
來源:廣州日報
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 (CFP供圖)
國內生產 售價卻更貴 全國政協委員楊元慶劍指高增值稅:
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和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楊元慶
我們的聯想電腦在國內沒有辦法賣得不貴,有17%的增值稅必須加到價格里面,但產品毛利率只有15%。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
應切實減少稅種、降低稅率,同時要求企業將國家稅收讓利部分進行合理應用,既可以用于企業的技術創新,也可以用于提高職工收入。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
北京限購政策對其他城市具有帶動意義,所以應防止其他城市效仿,建議限購政策不要繼續延至二線城市。
全國政協委員、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在《對首次置業和首次改善型置業貸款恢復7折優惠利率》的提案中建議,對地產調控中的信貸政策進行微調,以便使調控效果真正惠及首次置業者與首次改善性需求者。
目前正值全國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將目光聚焦到我國經濟領域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些提案和發言,有的直指企業的稅負過高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消費者也得不到實惠;有的希望能繼續汽車產業的優惠刺激政策,并且抑制地方政府限購政策;有的則呼吁對地產調控中的信貸政策進行微調……
本報訊 (記者薛松)昨日,全國政協委員楊元慶在政協分組討論會上痛批高增值稅,他說,現在已經不只是高檔消費品國外比國內便宜,耐克鞋這些大眾消費品也是如此,“我們的聯想電腦在國內沒有辦法賣得不貴,有17%的增值稅必須加到價格里面,但產品毛利率只有15%。”
現狀:
國內生產 售價卻更貴
境內外差價20%~50%
中國人均收入只有美國十分之一,為何卻要多花費20%~50%價格才能買到同款產品?作為民族品牌的聯想電腦,也出面叫屈:并非自己價格歧視,而是中國稅收高。
這已經是楊元慶第二次在全國兩會上呼吁降低稅率。去年兩會上,楊元慶拿高檔消費品開刀,稱過高關稅造成內需流失。
昨日記者在聯想全球網站上看到,聯想電腦在全球各個國家的售價不一,價格相差10~20%。以聯想的平板電腦IdeaPad K1 Tablet (32GB)為例,美國官網售價為499.99美元約3149人民幣,而國內網站售價3499人民幣,前者比后者便宜350元。
再以蘋果iPhone 4S(16G)為例,該機型在中國內地官網的售價為4988元人民幣,而中國香港官網的售價為5088港幣(約4129人民幣),在美國官網的售價為649美元(約4087人民幣)。該手機在中國內地的價格最貴,比中國香港和美國貴了20%以上。
另據商務部去年統計,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內地市場價格比香港地區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揭秘:
出口成本低內銷成本高
17%增值稅全球偏高
聯想電腦、蘋果手機都是中國內地生產,為何出口運輸到境外后,價格反而比中國內地便宜這么多呢?
中國聯通人士對記者表示,iPhone由美國蘋果公司提供,是全額進口的,引進到中國來需要繳納17%的增值稅,即便聯通版iPhone在中國生產,也是在保稅區生產的,這樣的產品如果出口就不用交稅,如果在國內銷售就要交稅。
有專家分析稱:由于中國自1985年就開始實施的出口退稅政策,只要產品用于出口,所進口的電子零配件就可以在海關進口手冊中加以記錄,免收關稅和進口增值稅。
這就是說,聯想電腦、iPhone手機在離開中國生產地時相當于沒收稅,但它要正大光明再次返回中國銷售時,繳稅就不可避免了。一部在美國售價649美元(約為4087人民幣)的iPhone4裸機,在中國銷售后就變成了4988元。增加的部分就是整部手機17%的進口增值稅,約為900元。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教授沈肇章不久前表示,美國沒有增值稅,歐洲平均為10%,日本為4%,中國為17%和13%兩檔,中國屬于增值稅征收較高的國家。
不良影響
內銷艱難水貨猖獗
對于形成價差的原因,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去年曾表示,不能回避我們對于部分品牌商品的綜合進口稅率還比較高,包括關稅、消費稅。過高的增值稅和鼓勵出口的政策,也催生了內銷企業生存艱難、水貨猖獗造成稅收流失等負面影響,一些政協委員呼吁:應該考慮修改有關政策了。
一方面對內銷企業不公平。有專家說,內銷企業要繳納增值稅,得不到出口退稅,還要繳納營業稅,進口零配件和原材料,審批時間又長,還得繳納進口增值稅后才能用于內銷。這些限制加起來,意味著企業要做內銷,也只能大幅抬高價格才能獲取與外銷相匹的利潤。
另一方面,水貨猖獗造成稅收流失。香港的進口商品基本上是免稅的,因此很多水貨是從香港手機黑市上倒進內地市場的,成為逃稅渠道之一。以蘋果iphone為例,如果仔細計算的話,行貨iPhone手機在除去17%的進口增值稅之后,比水貨手機網上報價還要低400~700元左右。可見,水貨商販從水貨中除了逃稅外還賺到不少黑心錢。
代表委員熱議企業稅費負擔
“別讓高稅費成中小企業
轉型升級的‘絆腳石’”
據新華社電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呼吁,不應讓高稅費成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絆腳石”,建議積極財政政策要以減稅為中心,增加實體企業利潤空間。
民建中央一份提案歸納說,民營企業稅費負擔突出表現在:實際稅率較高;稅收外費用較重;稅費收取額度的確定人為因素大等。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認為,在稅費負擔較重的情況下,企業如果提高商品價格,就會將稅費負擔轉嫁給商品消費者;如果企業因此降低職工工資或取消分紅,就等于將稅費負擔轉嫁給職工。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稅費等多重因素疊加使得成本攀升,中小企業面臨“成本太高、利潤太薄”,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報反差巨大,一些民間資本游離實體經濟,變成“游資”和“熱錢”。
一些代表委員呼吁,積極財政政策要以減稅為中心,增加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重振實業精神,要將扶持“三農”的一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少取多予”。
所謂增值稅,是指在銷售貨物、進口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環節,只要產生了新的價值,就對新增加價值征稅的稅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