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退休金是職工3倍 延遲退休受益最大2012年06月18日06:56投資者報[微博]我要評論(3)
字號:T|T
6月5日,人保部就社會保險關系轉續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問題答復網友時明確表示,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人保部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這一表態,立即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爭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和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理事庹國柱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時表示,“面對巨額養老金缺口,既不能提高參保人員的繳費標準,又不能降低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趨勢下,相關部門很自然想到了延遲退休。”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占工資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機關和事業單位未納入社保體系,不用個人交一分錢,退休時養老金卻是前者的3倍。”清華大學公管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廣君對《投資者報》表示,這種不公平成為目前人們反對延遲退休的主要原因。 8萬億歷史欠賬 日前,某網站推出“你是否支持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在線調查,這項有45萬網友參與的投票顯示,93%的網民表示反對延遲退休。《投資者報》記者采訪多位社保專家,均表示延遲退休需謹慎推出,切忌搞一刀切。 我國現行管理體制規定,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即可辦理退休手續。如果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意味著人們至少要多交5年社保,晚領5年退休金。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養老統籌養老保障,覆蓋率不足15%,且主要為國有壟斷行業企業員工,被稱為“服務富人俱樂部的養老金”。 “首先是我國基本養老繳費比率過高,擠壓了企業和職工建立補充保險的空間,其次是相應的稅收優惠、鼓勵投資的措施沒有出來。”庹國柱對本報記者表示。 延遲退休利好公務員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張展新認為, “現在還有好多制度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延遲退休時機并不成熟,若匆忙推行,非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會使得一部分人受益,比如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愿意延遲退休,而增加社會公眾的不滿。” 據記者了解,雖然有退休待遇上的優勢,公務員尤其是掌握一定行政權力的官員仍然是愿意延遲退休的主力人群。“因為在職公務員可以獲得更多的津貼和各種福利,而且相對于企業職工而言他們的工作并不繁重。”張展新認為,“一旦施行了彈性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也就意味著擁有高技能和公務員等崗位人員將延遲退休,而這些公共部門的崗位正是對大學生就業最具吸引力的崗位,這就難免加大就業壓力。” 湖南省某縣的一位公務員告訴記者,一些干部為了延遲退休時間,甚至冒險通過組織部修改檔案中的出生年月。“官場上,跟你們不一樣,在職和退休那待遇差得不是一點半點。”該公務人員表示。 “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公務員及參公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總規模已接近一千萬。”張展新認為,一味地強調延遲退休年齡保障資金平衡,容易使人們忽視養老保險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例如雙規制的改革。 據了解,最早從1996年開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就提出要統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制度。幾大袋子信、無數個電話、十幾年的呼吁,仍無法使相關領域的改革有任何實質進展。 據記者觀察,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關于取消養老雙軌制的提案每年都是公眾關心的焦點。2008年初,養老雙軌制改革艱難啟程。國務院出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進行試點。 試點方案明確提出,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有行政職能的納入公務員的養老保障體系,具有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將參照企業職工保障制度進行改革。而對占絕大多數的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最終將實行與目前企業職工一致的養老保險制度。 4年過去了,除了上海因為情況特殊,改革阻力較小,這項改革尚未取得實質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