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的發展是比較成熟了,但在國內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大概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
1.國內建筑結構最終要的是結構安全,而安全期限是50年到70年,甚至終身的使用期限(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而結構設計是否安全,現在國內就認同一項,那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先行規范規程制度,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通用的結構計算軟件計算得出的計算書,首先從國外引進的技術,暫且不提國內引進此技術時,對方是否把全部的技術完全轉讓給了我們,咱就說我們是否完全依照對方的技術(包括節點的做法,鋼材的處理方法,標準等等方面),是否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想當然的杜撰了一部分節點做法?還有一點,在國內推廣此類建筑,如果是正規建筑,是要經過設計院審批的,而審批首先要考察的就是你這個結構的計算書,有人說此類結構體系出不了計算書,也有的廠家說能出計算書,我曾經找廠家問過,都說有計算書,但你要他提供的時候,他又說提供不了,也許是為了技術保密?不清楚。再有,即使能提供計算書,那此計算書依據的規范規程應該是國外規程,不會是國內的吧,你想讓國內設計院認同你這個計算書,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吧.再有,有的廠家說他們采用的鋼材強度達到多少,鍍薪鍍鋁達到多少克,但實際上,根據國內的加工水平,貌似很少有廠家能達到這個水平的,還有的公司說,鋼材全部是進口的.....那你在國內的推廣,造價也成了問題了,有的廠家可以把價格壓的很低,難道鋼材也是進口的?賠錢的買賣可沒人干。
2.國內現在規范確實很有問題,國家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 有人要說, 不是有個薄壁輕鋼裝配式住宅什么的規范嗎(具體請去搜索), ,但里面引用的基本都是美國規范, 而且也很多過時了. 關于計算書, 現在國內可以說沒有哪家做這個行業的能完全通過工程師來計算, 也就是說我們引進的技術沒有完全吃透其相應的規范, 怎么辦, 有軟件, 軟件可以設計龍骨結構圖紙并生成部分的計算分析報告, 軟件的好處是減少了人力, 壞處是其用鋼量由于是保守考慮, 不會是最佳方案. 軟件生產好后, 再由有經驗的結構工程師審核方案圖紙, 優化節點, 確保方案經濟以及安全可靠. 要審批, 難. 為什么, 因為國內不認可, 國外很多地區是由工程師簽字遞交相關部門后就可以建, 但是國內要做, 哪里有夠資質人來認證你的方案, 組織專家論證? 省省吧, 我覺得挺難. 所以也造成現在國內大多的相關行業企業是靠出口為主,也在等待國內的形勢.
3.關于鋼材強度,鍍鋅量, 能達到550MPA的國內好像也只有寶鋼的, 鍍鋅量在國內倒不是問題(有空有興趣可以討論下鍍鋅和鍍鋁鋅的區別和優劣). 其他很多進口的大多是BLUESCOPE的550MPA的鋼材, 這家的卻是沒話說,國際品牌.當然國內還有很多用Q235 Q345鋼材的, 用到非承重墻倒沒事, 強度低,厚度就會要求高, 用鋼量也就起來了, 很多美國規范要求的強度比較低, 而且美國的規范比較復雜, 要求高, 自然用鋼量不少.
4.四川地震過后,國內抓的最緊的就是房屋抗震問題,記得以前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把一大堆不到1毫米厚的小C型鋼,用一大堆釘子連在一起,然后再堆在地梁上,然后用兩層木板釘到小C型鋼上,就成了能抗9級大震的房子了,怎么說怎么可笑.....此類結構體系在國外之所以有很大的市場,主要是美國和日本,日本是多震害國家,當地的房子很多都是木板房,那對環境破壞很大,他開發此類房屋是為了代替木頭,他不怕地震不是因為他能抗9級地震,而是整體房屋都用輕體,即使地震來了,房子塌了,它也砸不死人,大不了重新再建一棟,而防火呢,他總比木頭房子防火要強多了吧,因此,在當地這種房子只能算是活動房,臨時建筑而已,沒想到到了國內就成了能抗9級地震的永久性建筑了...而美國呢,他的結構體系跟這相似,但他的技術跟國內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去美國考察過,他的用鋼量要遠遠超過國內所說的16到25公斤每平方米,而是70公斤以上,并且人家那節點做的可規矩多了,同時還有很多的薄鋼板做交叉支撐,美國采用這樣結構體系的原因是,美國的人工費很貴,同時美國當地一般不允許采用焊接,因為他們施工即使焊一個點也要到相關部門去報批,還得派專人去焊接,焊接造價是很高的,因此他們寧可使用高用鋼量的組裝式房屋.
5.這類房屋防火性能,隔聲性能和防腐性能也是有爭議的地方.鋼龍骨通過兩塊木板包起來,防火性能可見一斑.樓板也是鋪的木板,隔聲性能特別是撞擊隔聲性能是否能滿足國家規范的規定?至于防腐,雖然說每根龍骨都是鍍薪的或鍍鋁的,那你鉆孔的地方呢,或者說你節點連接地方呢?你龍骨強度高,連接鋼釘呢?相信化學成分是不一樣的,而電化學的腐蝕能力可是非常大的.即使連接地方沒問題,那龍骨連接出肯定也會有摩擦,鍍鋅鋁材磨掉了,不到1毫米厚的鋼板又怎么去抗腐蝕,又怎么能保證使用壽命50年到70年?
6.再有,抗風能力呢?此類結構說白了就是較多的考慮蒙皮效應,靠墻面的兩層木板,樓面的木板,屋面的木板來使整體結構穩定,同時保證跟基礎的可靠連接,當墻體,樓板和屋面的墻板脫落的時候,整個結構就會因為沒有了蒙皮的幫助失去作用.最有說服力的就是美國前年的新奧爾良的颶風,當地這樣的房子就是因為墻板和屋面板被風揭掉而整個被風吹走了,當然颶風也不是經常發生的.
綜上,國外的東西拿來國內用,首先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然后還要更有好的創新,不能生搬硬套拿來就用,更不能在人家的基礎上偷工減料卻對功能夸大其詞,做建筑的前提就是對用戶負責,要爭取把更好的東西展現給大家,那樣國內此類技術才會更快的發展,期待此類技術的精英或專家及時出來規范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