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六角車 于 2013-5-25 20:46 編輯
接著說第三種工藝卡片,編制內容如此詳細的工藝,自然是大批量生產。說到大批量有兩個概念,一是單個零件(如標準件)的產量大;二是整機的產量大。第一種工序多半不太多,企業規模也不會太大,所需工藝技術人員既不會多,知識面還得比較全面,沒有豐富設計經驗的人是很難勝任的。第二種就不同了,既然能生產整機或部件,那就得有一整套的工藝設計班子。當然總工藝設計師自然是行業內的佼佼者,前面說過了,工藝內容包括設備、工裝、刃具、夾具、量具等都得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來領導。既然是領導,自然稀少,而工藝的編制是很繁瑣和細微的,需要大量的人員。為了提高效率,前人已把很多需要繁瑣復雜計算才能得到結果的過程,歸納成稍有些專業知識的人就能操作的程序,如我在社區發表過的,工時定額計算公式 [復制鏈接] ,我們廠的女工程師—設計滾絲輪(五) [復制鏈接] 自己設計的非標批量高效的鉆銑床夾具 [復制鏈接] 工欲取其利,必先利其器! 批量零件加工所使用的刀具 [復制鏈接] 等。這些東西在量產時,幾乎對要加工的每一個零件,都得進行專門的設計,工作量十分浩大。但對設計的人來說,現場經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所需資料的查找理解引用能力。這對那些剛進入機械制造行業的大學生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而“填”(不是編)工藝卡片的過程,不但對所負責的零件加工過程有了詳細的了解,還對那些充滿智慧的高手們設計的工藝流程,千奇百怪的工裝夾具,刀具,量具,有了全面接觸的機會。有句話說,一個大學生,在工藝設計部門跑上三年龍套,搖身一變,進到一個小企業,就是工藝師了。所以,干工藝這個行當的同行們,不要埋怨這個行業,你們沒有選錯行,只是沒得到合適的切入點,即機會而已。 機會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工藝卡片講完了,后面再講幾個親身的經歷來剖析一下“機會”到底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