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屬企業要體現足夠的誠意,少強調自身利益,敢于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真正實現互惠發展”。 近日,安徽省國資委向其監管的30戶省屬企業下發通知,要求企業進一步深化合作,共渡難關。 這樣的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一些省屬企業深陷宏觀經濟下行和產能過剩的泥潭裹足不前,不僅在安徽,地方國資的虧損正拖累多地經濟。 對此,安徽的辦法是讓省屬企業“互買產品”,這被視為本年度安徽省國資委重點工作的舉措,目前正處于前期對接階段。安徽國資委要求各省屬企業在6月15日前將合作發展明細表上報,并成立合作發展活動領導機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確保取得實效。 2012年以來,由于宏觀經濟放緩,地方國企一直沒有甩掉累計利潤同比負增長的帽子。 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1-4月地方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528.9億元,同比下降14.7%。 以中部地區國資獨大的安徽為例,2012年安徽省屬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98億元,同比下降38.1%,2013年一季度,實現利潤28億元,同比下降43.9%。 比負增長更危險的是虧損。安徽省統計局分析報告指出,一季度安徽能源產業及大型企業問題突出,其中,淮北礦業和淮南礦業累計虧損額超過10億元,馬鋼凈虧損3.9億元,安徽第一個超千億的企業銅陵有色利潤下降37%,海螺水泥一季度均價同比減少51.7元/噸。 上述企業均是安徽省屬企業中排名靠前的龍頭企業。由于地方國企過度扎堆鋼鐵、能源、水泥、化工等“順周期”行業,使得這些企業目前嚴重受累于產能過剩。 “目前,虧損比較嚴重的是鋼鐵行業和化工行業,其中,省屬鋼鐵企業的馬鋼集團和化工行業的皖維集團虧損較為嚴重。”安徽省國資委副主任項小龍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安徽省國資委主任許崇信更是在去年年中就指出省屬企業必須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要有過3到5年緊日子甚至更長時間的準備。
日前,安徽省國資委下發了《省國資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省屬企業合作發展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產銷銜接和產業協作,促進煤炭、鋼材、建材、汽車等大宗產品銷售提出明確要求,以求推動省屬企業合作發展。 這一舉措在當地省屬企業中被解讀為“互相購買”。記者獲取的這份通知文件顯示,按照安徽省政府要求,當地國資委將從5個領域推進省屬企業合作,下一步將組織專項推介會。 這5個合作領域分別是煤炭合作、制造企業產品購銷合作、重點工程項目合作、企業上市融資服務合作和產業配套協作。 煤炭領域合作包括煤炭購銷合作、煤礦設計合作、礦山機械配套合作和聯合進行省外、境外煤炭資源開發。 落實到具體企業,安徽國資委要求馬鋼集團、海螺集團、省能源集團、銅陵有色等煤炭消費大戶以及大唐、國電、華電、華能、阜陽華潤等在皖央企電煤消費大戶與淮北礦業集團、淮南礦業集團、皖北煤電集團對接銷煤,而這些煤炭生產企業又要與中煤礦建集團、合肥煤炭設計院等合作,支持其設計業務拓展。
而制造企業產業購銷合作則多傾向于省屬企業中涉足房地產開發的企業,要求這些企業加強與馬鋼、海螺水泥等合作;生產汽車和叉車的江淮汽車 集團和叉車集團的產品,合作對象則是所有省屬企業和在皖央企。一些規劃修建廠房、辦公樓項目的省屬企業,則也需跟馬鋼、海螺、銅陵有色等省屬工業企業合作。 據通知要求,一些有上市融資需求的省屬企業,則應重點考慮將省屬國元集團和華安證券公司作為保薦機構,擬上市融資的省屬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時還應重點考慮其他省屬企業。 爭議 “實際上就是互相采購”,某當地省屬企業人士表示。不過在企業看來,該政策“想法是好的,但執行起來有難度”。 “比如汽車板材,馬鋼肯定希望江淮都用它的,但它的產品質量滿足不了需求,所以只能舍近求遠去買上海寶鋼的”,安徽本地專家認為,“馬鋼肯定也不愿買江淮的車,一樣的道理”。 中國社科院企業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張承耀認為,一些行業跟政策跟得太緊,以致出現產品結構問題。地方政府希望在系統內用一些辦法來控制需求,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說白了就是相當于股市里關聯企業之間互相買賣把賬做上去,這樣看起來營業額要高一點,數字看起來漂亮點。”
點評:
自己生產自己買賣?自我滿足?猛一想這不是擼嗎?原來小擼健身,大擼強國啊!大家一起擼吧!擼擼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