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uosong0819 于 2013-10-15 21:10 編輯
看到老鷹先生所發起的“非標設計工程師”的所累感言,我自認為自己做非標設計也有4~5年的光景了,其中累過、怒過、也樂過,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頭發也一天天少了、工資也一天天沒有多到哪里去......工作真的很累么?現在想想也不知是真的很累,還是日子過的很快,沒有感覺出來。這兩天思來想去,所以另起一帖,談談自己的體會:
先談談我的工作環境:在蘇州一家電子廠做非標設計小工,大家該說了,電子廠不是都是維修設備什么的么?!不過現在隨著人力成本的日益提高,外購設備的高成本、低嫁動率還有就是買非所用,所以就誕生出電子廠內自己的非標設備設計。其實我們之前也經常找外面的一些廠商、包括我們自己廠內公共部門的自動化廠來配合我們做自動化和半自動的改善,但結果有好多種情況讓你意想不到:
a.所設計的設備價格貴的離譜,在五年內回收不了的非標設備,還不如不設計,依舊用人工得了,再說非標設備能用到五年不報廢的話,本身也是奇跡;
b.所設計功能達不到預期討論要求,要不就是廠商設計能力不行、要不就是我們要求太高;
c.設備動作不理想小毛病一大堆,本來可以省2個員工,結果賠上1個技術員或者是工程師整天修機器.
期間也成功地引入過幾臺,結果都是第二年就束之高閣了,廠商做的是專機,變更其它幾種時,需要變更好多地方,重新購買好多部件,結果不如報廢,再弄.我們也在一起討論過這些問題的原因,結果大家給的緣故最多的就是,外購專機的設計人員不了解產線的制程和原材料的相關數據變動,結果把什么東西都想象的太理想,導致現實和所做的設備動作結果不一致,說白了就是脫離根本,閉門造車.
所以當我們老板說,不如我們自己試著做些小設備看看用的效果怎么樣!于是乎,我們開始試著做一臺小型的單工位的設備:做設備之前,我們開始拼命的收集一些類似設備的資訊、該工位的動作、要達到的功能、原材料的誤差等等等等,同步開始和各部門人員討論,考慮不同部門的不同關切.....,之后開始設計草圖、設計完成后我們接著討論、修改再修改。月余后,第一臺自己的設備正式出爐,調試交車后,發現結果還錯,達到預期的效果,結果一算成本,半年就可以把設備給攤體完成,半年啊!
信心大振,捷報不斷、部門也不斷擴展,隊伍也不斷壯大,現在除加工是外協,標準件是請購外,其余全由我們部門人員作業而成。
在欣賞自己的作品和對比別人的作品之余,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千篇一律、越來越沒有新意,也就開始仿制,仿制中增加自己的設計元素(前段時間發表的《仿制日本的剪刀,并申請專利》就是一個代表),同時也開始學習一些先進技術和經驗,不斷充實自己。
來來往往中,五年過去了,和我一起搞設計的同事走了一波又一波,有的被挖走了,有的自己和別人合伙做,有的說搞這行太累了,換行搞銷售了。也有公司給我更高的薪水讓我去他們公司服務,也有的公司直接讓我去做設備部管理人員,工資都是高的誘人,但我始終沒有選擇離開,也沒有選擇改行等等?赡苡泻枚嗳丝吹竭@該說我裝蛋,或者說有什么灰色收入等等,不管別人怎么說,我還是努力做我自己的,我自認為自己的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等我達到一定的高度后,我會自動選擇離開或者是去更適合我深造的地方去。
其實,如行話:搞機械的是越老越吃香,如果剛剛有些經驗就被別的老板挖去搞設計,我感覺那是在坑自己:自己的經驗就那么點,被別人挖去,等于要給他創造超出你工資若干倍的利潤,也就等于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也就會干到最后越干越累,越干越沒有精力了......
其實我感覺搞機械,特別是非標設計的,要是有興趣的話,就會怡然自樂,樂在其中......
這么多廢話后再分享個去年掌握的技術,目前正在積極仿制中,如大家有這樣的設備或者有類似的資訊后,大家可以分享下:我們市場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焊錫機器人什么的,但真正能做到1000小時不維修不更換部件的設備幾乎為零。
下圖是日本的一臺陶瓷焊錫機,這臺設備在國內市場上好像不多見,如果有在富士康精密基地工作過的,可能見過.聽說中國市場上有近百臺這種設備,只有3臺在其它工廠,剩下的都在富士康,在這家公司網站上看到,這個設備申請了上百個全球專利,一臺設備賣到近30W,一輛中檔汽車的價錢...
psu-5003.jpg (25.59 KB, 下載次數: 398)
下載附件
2013-10-15 20:53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