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軸受力斷了,可是這個受力最大值應該怎么計算呢? |
點評
這個隨便找本機械設計的書上,應該都有寫吧。記得當時做畢業設計的時候,還要求算過的,都是套公式,不過現在都不算了... 按手冊上寫的計算,具體準不準,不好說,就當參考一下吧。
| ||
| ||
點評
感覺那個錐形,是不是和軸受到彎矩有關?感覺擴展區應該就是同心圓,最后的瞬斷區應該就是那個圓心附近,就是圓錐的頂部被削去的那個位置?
前輩們的分析好精彩啊,似乎斷裂一般都是由于位錯運動造成的,而且晶粒是不會隨著工作時間增加而粗化的。
韌性材料疲勞后會有脆性化的趨勢,是因晶粒粗大化的結果。 軸徑磨損后更加劇交互應力值,使得原本設計是簡支梁,而在使用中卻成了懸臂梁。
LIAO大的意思是軸徑磨損后形成的應力集中疲勞,對吧。那么為什么斷口會是錐形呢?這個是我不明白的關鍵點。還是說本身韌性材料疲勞斷裂就是看不出三個區的。
照片的情況已經表明這種疲勞斷裂的典型。斷口有錐形和受剪力有關。 如果是過盈裝配則斷軸之左側表面就不該有局部銹蝕痕跡。
我不曉得了。所以,我才感覺不像是疲勞斷裂。倒像是過載屈服后形成的邊扭邊屈服,最后在中間部分直接斷裂。所以,從側面看,很難看出分明的區域來。哈哈,胡猜的,看看LIAO大怎么解釋吧。等待學習
韌性材料在正反轉之交變應力下,晶粒隨著工作時間增加而粗大化,最要命的是軸承非過盈裝配,在同步帶的拉扯后,軸承內圈開始跑位,之后軸徑被逐漸磨出溝槽后間隙就更大,最終導致疲勞斷裂。
前輩,那個端口仔細看好像是錐形的~ 大概是什么原因呢
LIAO大,如果是疲勞斷裂,為什么斷口如此平滑呢?一般疲勞斷裂不應該是有分明的3個區嗎?樓主的這種情況在金相上是如何形成的呢?
除非樓主能調出軸進料之原始檢驗數據,否則就無法從現有的資訊找到問題癥結點。
是疲勞斷裂。設備是正常使用,木有超載運行。主因是軸承與軸非過盈配合,圖紙是k6公差,而斷軸實際尺寸非k6,而可能是h以下的配合。
| ||
| ||
點評
鄭重的向閣下道歉。
可以定期維護一下,松開同步帶的預緊,讓軸旋轉半圈,然后再安裝好,個人感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軸的壽命。如果可以的話~
奇怪剛才的點評怎么不見了,
此機構是伺服回來牽引,行程比較短,目前的方式那個軸沒辦法整圈轉動,我再仔細想想,謝謝。
評分 | ||
點評
有什么好的建議嗎,比如此場合軸應該熱處理,調質?謝謝。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7 07:59 , Processed in 0.0651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