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門里要搞培訓,我分到了講解裝配尺寸鏈的這個課題。自我感覺還是比較有信心做好這件事的,我心想,就是一個裝配尺寸鏈,嘛!無非就是四種不同的裝配方法,而具體到我們部門就只需要講解一個完全互換法,外加一個調整法就是了。況且尺寸鏈的理論基礎我也是有的,比如說尺寸鏈的怎么建立,增減環如何判斷,封閉環的判斷等,這些知識,大學期間也都掌握了。可想象和實際總是存在差距的,在我準配講義的時,才曉得這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 z2 c8 z: z1 G
具體說來,完全互換法還是比較簡單的,可另外一個調整裝配法就比較難理解了。想我大學期間也多次看了調整墊片的計算方法,感覺當時還是看懂了的,可過了些日子又忘了,每次要用到的時候還是要翻書才行啊!歸結起來我還是沒搞懂了,沒搞懂的原因呢?一方面是自己理解力的原因,二方面本人還是覺的書上講的太不具體了,一些專業書在講到這部分時,負責的還會插一些圖,差點的就直接來公式,搞的我很多時候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就是勉強計算出來也是將信將疑,不知是對是錯。所以啊!這次我又遇到調整裝配法了,當我這次翻書時,身邊唯一一本專業書就是一個直接來公式的主。唉!這次要是實際生產上遇到了,忽悠一下就過去了,可要上臺講解給別人聽,就很惱火了,我這心一橫,我就不看了,我自己把調整墊片厚度的計算方法給想出來了。 , n( m, F+ E; k. K! I
這里我們還是先把調整法裝配的理論基礎搬出來,書上說,調整裝配法主要是用在大批大量生產中,通過選擇不同尺寸的墊片來達到裝配要求(滿足封閉環要求)。接著書上又說了計算墊片厚度時,要先確定補償量和補償環的補償能力了,然后再確定補償環組數了,唉!這些都是浮云,直接來的公式,我們先拋開不管。這里我們需要狠狠的想一把,我心想,調整法就是選擇不同的調整墊片嘛!哪為什么我們不先把調整墊片取出來,再用完全互換法求出去開調整墊片后,留下封閉環大小,或者說是缺口的大小。這時我們再以求出的封閉環(或者說是缺口)做為一個組成環,把調整環放進去,再一次組成尺寸鏈,用設計給定的封閉環公差倒推轉來計算。具體如下: ![]()
% F) e; L: h, l0 Z# U
這里我們按入體原則取A1=100,上偏差為0.3,下偏差為0;取A2=A3=A4=30,按入體原則確定其上偏差為0,下偏差取為0.1;調整環為A5=10,公差取為0.05,封閉環A0要求為0.1-0.3。我們這里先拋開調整環和設計要求封閉環,由A1,A2,A3,A4,和A0(缺口)建立尺寸鏈(如下圖),求出A0=10 ,上偏差為0.6,下偏差為0。
+ a8 B/ V! }" A1 B1 C![]()
7 A, r! ^$ C% s: k# q6 \ 這時我們以上面所求出A0為 一個組成環,再建立一個由上面的A0(下圖對應A1),和調整環A2(對應第一副圖為A5)與我們設計要求的封閉環A0組成的尺寸鏈(如下圖)。這里就是問題關鍵了,這時我們需要把設計要求的封閉的公差分給調整環A2,和A1。前面我們已經確定了調整環公差為0.05,而封閉環公差設計給定為0.2,分配給A1的就只有0.15了。這時我們就把尺寸A1的范圍從大往小推,取A1基本尺寸為10,上偏差為0.6下偏差為0.45,求出第一組調整墊片尺寸為10.3-10.35。然后就一直往下推,推到A1的下偏差為0時為止,這時我們就可以求出每組調整環的尺寸了,對應的調整環的尺寸分別是10.3-10.35;10.15-10.20;10-10.05;9.85-9.9;四組了。0 l, c% `! O7 _( Z8 x& a
) H. A K( h+ n6 S2 B2 b4 t
![]()
- @ j! L* f5 Z. r8 d) u 在建立第二層尺寸鏈后,我們就能很好的解釋書上說的理論了,書上說,調整環應選基本尺寸小的, 這個就好理解了,基本尺寸小,在相同的公差等級下比基本尺寸大的,公差值更小。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我們需要一個小的A2公差值,這才會將封閉環剩余更多的公差分給A1,A1的公差值分的越多,相應的調整環的組數就越少。這里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調整環A2的公差,精確求出組成環的組數,目的就是讓第一次建立尺寸鏈得出的封閉環A0的公差與分給A1公差相除為整數,對應我們本列就是0.6除0.15等于4哈!避免書上計算公式近似得出調整環數而造成的浪費。
: P0 D1 {) B- o6 V7 N"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