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插句嘴,,,6 U6 a0 [+ j6 I8 q8 i( p# y
之前是在上海一家XX公司做銷售的,賣的是國產的工地上的膠水。一共干了三個月,主要都是在倉庫里給他們灌膠水(進口的大桶料,自己灌裝),偶爾跟老業(yè)務員出去跑跑市場。純忽悠,樣本基本不需要你看,給人發(fā)就行。大致內容就是出去掃街。三個月后年底了,回家過年就沒再回去。" ~) \+ D- g8 q p+ |
年后自己找的工作,一直干到現(xiàn)在,銷售工程師,某日本品牌夾具相關產品(原諒我不說清楚,不想被以為是打廣告的)。起初兩禮拜沒讓你干別的,一本樣本上班看到下班。然后再開始打電話,老業(yè)務員帶出去這樣的。完全沒機械方面的底子,現(xiàn)在各種數(shù)控加工工藝、公差與配合這些書,還有時不時來社區(qū)逛逛,各大相關網站,又快一年了,收獲不少,特別很多時候和客戶交流自己都能學到些東西。也希望能把小日本的一些設計理念和思路帶給我的客戶,或者說朋友。
& T- [$ a* `+ k9 [- Q V樓主碰到的可能就是像我這樣的初級入門者,或者未入門者,但是不一樣的人會用不一樣的思路或者說態(tài)度來面對自己的無知,有些人選擇侃大山、跑火車,而我一般的選擇是實在無法回答的問題現(xiàn)場電話求救...可能有些人覺得你這樣的對自己的產品還不甚了解的所謂的銷售工程師來賣我東西我不放心,但是我的真實情況告訴我,大部分的人認為這個人比較誠實,就算不買他東西,也是可以交朋友的人。再仔細一想,這樣的尷尬情況類似的疑難問題只會出現(xiàn)一次不是嗎?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就能當場解決了。隨著尷尬次數(shù)越來越少,自己的專業(yè)水準不就一步步提高了嗎?7 O. V) n/ H: z" C3 F$ M e
感觸挺多,不是短短的一些文字就能表達清楚的。相信各位看官里也有類似職業(yè)的老手新手,以上新手感悟,和實際行動。如有不正,歡迎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