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hreetigher 于 2014-2-17 00:12 編輯 2 Z' Q+ W2 } B: g7 C" d, K" r& B
LIAOYAO 發表于 2014-2-15 11:59 ![]()
) e Y: ^! h) g6 D1、現在模具加工后的成品情況是如何?
0 O) R5 o3 r! _2、檢查各工序加工后的形狀與尺寸,要落實實物的實際現況,重現于CA ... 謹遵大俠指點,逐條檢討:
: Y1 l r# ^& R% A, a! D ?, Q5 C- _7 E0 N9 \% e
1、現在模具加工后的成品情況是如何?) Z4 ]+ F3 D$ l
工序:翻直角邊,縮口(預彎),拍平。
0 l1 {' ~* _9 Z2 X/ i h4 F1 N在第二步起皺(外圓圓周上每間隔一段起褶皺)。200t都無法拍平。/ ~- ~$ \) M1 p) j+ L
/ u5 ]; P: H& g. h* I2 u9 w2、檢查各工序加工后的形狀與尺寸,要落實實物的實際現況,重現于CAD里。
6 M6 ? I7 A9 d! } @ x! ~翻直角邊第一步OK;增加了修邊工序,可以說縮口預彎的前面準備工作非常充分。! U# w8 W4 }6 L. [# t" Q0 ~
預彎設定45°,60°都不行。根據廢品的起皺情況分析是沒解決多余的料如何流動的問題。9 P1 K" T6 W8 ?' B7 w+ h
: L( t( [; G7 X
3、依據上述各工序逐一討論確認設計值和實際測得的差異,并適當修改之。5 c& m# H& w% M) l- j+ y* j( w: k6 R3 r
圖紙是設計方設計的。更要命的是對方沒提供樣品。
; H0 i/ E0 s: k8 u8 P& c設計方提出可以工藝剪口,被我們拒絕。
- j# o6 {. ~% _) n* U我們提出來降低翻邊長度。我們現在可以做到3-4mm。成功率不穩定。+ u' W: A1 ~& x0 \/ l$ K
2 H ^! p; w8 y" J. [# Q
4、檢討壓平工藝需要的壓力和實際使用的壓力差異。- u+ D) |' c- B1 o& u$ P3 f8 @( P
因為有550t油壓機,可以說壓力絕對足。
) X2 E$ w8 ~% S2 Y4 G如果第二步OK,第三步無虞。0 R5 e% a( \* S- n
一旦第二步起皺,此處超硬,并且反彈太大,后續已無法補救,只能送廢品。+ b; ]" ]3 A4 a. i3 }$ I/ M _
; o2 C2 S) d- f8 o4 \
5、檢討模具和機具變形量的影響。. Q1 g2 T R4 n( K7 O: M7 u
模具和機具的方法都試過。其中剪圓的圓度不夠,以后可能用模切;現在只能應付打樣。9 x) `8 E( t5 B7 s2 f$ f# L" I0 L
另外拉深出來的外圓(第一個工序之前的半成品)可能還不夠平直,新增了壓邊筋,以期有所改善。但不好說。' m6 R! m8 c |& X, R
4 J) s2 s7 t) O- ?( Y
根據2的檢討,以及大俠的縮口工藝指導,現在想用旋壓試驗。
* Q; H+ r" p- n/ ^! R& W: Q謝謝!
A T, Z) `; v* z6 k- F" l5 L3 ?8 q# g: G% Y
8 } V2 z/ b1 o/ {) D" m&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