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六角車 于 2014-8-19 10:47 編輯 $ C- G$ ^; X8 z; ~ V
1 t: ?/ \1 B* Y/ G( L
以T型螺桿升降進行開關的龍頭,可以說是歷史悠久的老產品了。開始還是很耐用的,出現漏水現象多是密封的橡膠墊壞了引起,換一個新的可以繼續用,后來有了塑料墊圈,就更耐用了。改革開放以后,大搞基建建設,自來水龍頭和閥門需求量很大,由于結構簡單,技術含量低。個體民營企業一哄而上后,人們發現,龍頭和閥門突然變得不耐用了,有的只使用幾天閥桿就滑絲了。到了怨聲載道的地步,以至于在2000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出通知,在大中城市禁止再銷售螺桿旋壓式水龍頭,隨后被現在使用的陶瓷閥芯水龍頭取代。原來好好的水龍頭,質量怎么突然變得如此的差? 2002年到寧波的一個閥門廠打工,才終于弄清了原因。在整理編寫閥門零件加工工藝時,閥門廠的廠長拿著閥蓋圖紙找到我說,你這個T型螺紋孔的內徑給的不合適。我看了一眼,拿出螺紋設計標準遞到他面前說,國家標準,沒錯。廠長笑了,說,是沒錯,但那樣就沒法加工了。他把我領到現場看,T型螺紋底孔只留有三分之一的牙高,然后攻絲,一攻而成。我吃驚地說,這樣淺的螺紋,和螺桿的接觸面很小,弄不好一用力就擰滑絲了,最好還是按標準尺寸加工的好。這結果廠長自然清楚,就解釋說,T型螺紋很深,閥門用螺紋又都很小,一把絲錐攻不動,得要攻三次,加上壓鑄的外形二次裝夾精度低,很難找正,那樣將加大制造成本,失去市場競爭力。隨后他低聲說,閥門壞的快,對制造企業來說也不是壞事。6 Y" O, n' T" ~; v9 m5 S L" ]
我終于明白了,被淘汰的旋壓式水龍頭,就是為了提高加工效率,而改大了T型螺紋底孔而導致的質量問題,而被淘汰出局。 縱觀如今水暖器材市場上,日漸冷落的2寸以下的,旋壓式結構的閘閥和截止閥,已漸漸被制造難度較大,成本也高的球閥所取代,不知那位廠長的閥門廠現今效益如何。 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削足適履”成語。削短了腳,鞋倒是穿上了,可那人還能走路嗎?
" b7 U4 [; `3 D' p! G 而另一句成語,“飲鴆止渴”為此類產品作總結也很形象,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增加產品銷售量,而改變一個關乎性能的尺寸。如果只是個別行為還好,如果全行業大部分企業都如此,最后導致失去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想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但不能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而應該在加工工藝上下功夫才是正道。但說起來容易,真正制定一套適合企業現狀的工藝,確非易事,這里面的內容還真是大有講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