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4-9-3 19:21: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642093071 于 2014-9-3 19:58 編輯 : o. v) C4 \5 c9 v2 t
2 c; D7 e, J2 {, P6 g7 R+ M
wjd934281284大俠發(fā)的《軸承手冊》摘錄一點如下 ?/ t! y3 O/ U( U! [; G
$ N& M8 t9 Y4 c8 C/ B! E q! l3 X
(一、動壓軸承的工作原理
0 Y$ G8 `/ T q9 g3 b液體摩擦潤滑產(chǎn)生的機理,是依靠油的動壓把軸頸頂起,故也稱之為液體動壓潤滑。建立液體動壓潤滑的過程如下:2 T8 `: `4 k4 s" s8 E' ?
軸在靜止狀態(tài)時,由于軸的自重而處在軸承中的最低位置,如圖3-8a所示,軸頸與軸承孔形成楔形油隙。當軸按箭頭方向旋轉時,依靠油的粘性和油與軸的附著力,軸帶著油層一起旋轉,油在楔形油隙中產(chǎn)生擠壓而提高了壓力,即產(chǎn)生了動壓。但當轉速不高,動壓不足以使軸頂起時,軸與軸承仍處在接觸摩擦狀態(tài),并可能沿軸承內壁上爬(見圖3-8b)。當軸的轉速足夠高,動壓升高到足以平衡軸的載荷時,軸便在軸承中浮起,形成了動壓潤滑(見圖3-8c)。
' \% o. c% K0 R滑動軸承在液體動壓潤滑條件下工作時,軸頸中心順旋轉方向偏移和上浮,與軸承孔中心之間的距離 稱為偏心距,如圖3-9所示,顯然,此時的偏心距要比靜止時的小。當軸的轉速越高和載荷越小時,偏心距也越小。但此時油楔角過小而影響動壓的建立,故有時可能使軸的工作不穩(wěn)定。圖中所示的 為最小油膜厚度,它保證了軸與軸承兩金屬間完全隔離所需的問隙。最小油膜厚度不足時,當軸頸與軸承孔表面粗糙度欠細,或軸頸在軸承中工作時軸線產(chǎn)生傾斜時,往往無法實現(xiàn)兩種金屬表面之間的完全隔離,而達不到液體動壓潤滑的目的。, G9 H" X2 E. h1 n
形成液體動壓潤滑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一些條件:9 U# }' S) X7 \/ G: x; ~
1、軸承間隙必須適當(一般為0.001d--0.003d ,d 為軸頸直徑)。0 i/ D! k# Z1 [, v+ F" q# m- S
2、軸頸應有足夠高的轉速。9 [5 c- J8 j6 Y1 j) o h8 U
3、軸頸與軸承孔應有精確的幾何形狀和較細的表面粗糙度。6 u; w: J0 n% U5 p7 ]; b/ g- _
4、多支承的軸承應保持一定的同軸度。
6 L6 n+ }9 t5 p, |5、潤滑油的粘度要適當。)
7 x% s) h% R* [2 \
9 [" e' E9 Y @( r) D& {0 F第一條的一般 可取到0.003d,當d=340時,就是1.02mm了。所用油的粘度VG150,比“一般 ”粘度要高一些,間隙也就允許比0.003d大一些了。1.25mm的間隙對特定的工況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