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注冊了帳號,來講講我的機械緣份。來這個專業性的論壇,有多少非專業的人呢? , T! l2 Z& f0 T7 ]7 r& [4 w
先說說我自己,做為一個80后,06年大學畢業,信息工程類專業。06年到07年從做IT技術再到在小型私企打工做金屬原材料貿易,在蘇州這個制造業為主的城市,在當下向錢看的浮躁心態主導下,很難找到有人沉下心慢慢做的行業。
1 j( e2 u$ }4 C; m6 ]我有一個長輩,機械專業,80年代末大學畢業分配到蘇州,在幾家國企做過機械技術員,工程師,2004年下海,從幾臺鉆床起步,做他自己的機加工廠。他是一個我眼中真正的技術流,他在之后十年的企業生涯,逐漸用他的技術能力,征服了客戶。 " U; t9 R* I, f. P5 S: ]
07年下半年開始籌劃,到08年初,我走上了我自己的創業道路。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平臺,我沒有想那么多,從金屬原材料貿易開始,從倒買倒賣當搬運工,從給大老板當超級業務員,從陪客戶吃飯喝酒打麻將,我沒有什么積淀,但是我起步了。 08年奧運過后,遇上了金融危機,我還來不及迷茫,也不知道將來會怎么樣,我不怕輸,因為我都沒有贏過。 9 r+ Q0 l' U S- ^$ t! K4 W0 j7 G0 S
09年在國家刺激效果下,危機只在小范圍內顯現過后制造業經濟又開始回暖。 到了11年,我的貿易公司做到了當時的一個小高峰。那年我29歲。 2 i" I+ d. d, g; O' o* H
從08年的危機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貿易模式非常脆弱,我開始在我工作及生活的周邊范圍拓展業務,之后,我發展了機械五金配件貿易,給高端品牌做分銷渠道,我做不到代理,因為我所接觸到的產品的代理已經在當地被占有了。
0 X4 f6 q; p: p, a. L在摸索中前進時,網絡慢慢融入了人們的生活,隨著信息渠道的通暢,隨著早期渠道和資金實力的積累,純服務型貿易的存在空間被狠狠壓縮,而我也只能吃著之前積累的一些人脈老本,加上跑得勤快點,服務得到位一點所能提供的方便,生存著,可是我還想發展!
7 _ p+ f1 p. Y- ]從12年一直到現在,國家總體經濟狀況一年不如一年,以制造業為基礎的蘇州,在大企業訂單減少的情況下,做配套的中小企業產能大面積過剩,新的危機面前,我要轉型! & c" Q9 A6 R3 I" l; h+ m* m
再回頭來說說我那個機械行業的長輩,由于技術為導向,這些年的發展中,他在客戶群中篩選出了對技術有依賴的客戶,他充分發揮他的長處,放棄很多不可控因素,最終和一些對技術要求極高的客戶走到了一起,互相依存。正因為這種依存關系,在幾次經濟沖擊下,他的工廠雖小,卻穩健。也因為他沒有一味求擴張,因此在目前很多企業不景氣時,他的工廠依然訂單來不及做。在我創業的這幾年,也不乏有一些自認為高端,產品加工中技術含量相當高的客戶帶給他,后來很多都沒有做或沒有做成。現在回過去再想想,正是因為他的技術導向,沒有主動爭取這些客戶,甚至說是主動放棄了不能因為技術而互相依存的客戶。那些需要技術依存的客戶,又絕對在行業內是頂級的企業。在不景氣的情況下,頂級的企業總有他生存的優勢。這是一個循環,是在經濟潮水退卻時才能突顯的一個定式。
u7 s+ O! z4 |7 c一個精耕技術,把精力放在工藝上的人,專修內功,有了他的生存空間。這樣的中小型企業,在我們周圍多么?而這樣的人,在我們中間多么?這樣的同齡人呢,在我們周圍多么? ) R k1 W" ~, @
初逛了一下論壇,很多年輕人很迷茫,也有很多人很疑惑。做為銷售的我,自然明白一朝入了銷售行,技術精深是路人,今天來到這里,很愿意和技術大牛們,愿意和很多同齡人成為分工不同的朋友。我相信,有情懷的人,才能做強我們的機械行業,我們的情懷,需要我們的環境為養料,今天我們沒有這么好的大環境,那我們可以互相勉勵,做自己的小環境。 " J, P: ~2 A' a
機械人,加油! ) M- l% c/ a: }& |4 a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