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認為,中國機器人發展有以下幾個阻力:: i3 \ r6 Y& w" f) c/ y
1、國家的大力扶持是不平等扶持,大部分資金都用于扶持國企或大型企業上,對外宣稱如何如何突破,其實僅僅是某個點,某個理論,與工業化差距甚大,而且大部分是發發論文就沒有下文了。相反有志于做行業關鍵突破的人卻沒有這樣的財力能力,研發成本太高了,前期投入太大,一般企業承受不了。
" b! A, B! L$ G$ Q0 t3 v5 B# Z3 w, h2、國外成熟企業打壓,他們也知道國內正在大力發展機器人,所以他們有足夠利潤的前提下大幅降價,對國產機器人來說,只要機器人三大件的價格是外購的就降不下來,稅什么的太高了,國外一降價就死了。四大家族都相繼在國內建廠,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國內機器人就很危險了。' k/ g9 {, g5 O! x- ~4 G8 v7 F! Z; }8 ]# I. d
3、國內缺乏沉得住氣的企業,沒有技術積累。大部分企業在做機器人研發時,都在互相抄襲。這在日本等機器人比較成熟的國家前期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國內更加嚴重。大部分只抄襲了樣子,細節部分都沒有抄到,也沒有認真考慮過。所以出來的機器人看著像是一樣,一跑就不行了,或者好一點的前幾個月前兩年還行,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另一個方面是軟件上沒有技術積累,國內的應用還處理離線示教的階段,與發達廠家還有非常長的距離。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做系統集成的公司一般的活不久,因為大部分人是奔著近期利益去的,要么被低價打死了,要么被高難度項目做死了。1 Q- ]7 F. @5 Z9 `+ U5 X/ ^* E
4、國內缺乏有長遠見識的企業,一家在做什么,其他家就蜂涌上去。比如前幾年剛開始做六軸,大家覺得市場好,一下子大家都去買國外的機器人來抄,一抄大家全死了。所以現在大家都能做六軸,大家都說六軸已經做死了,而實際情況做死的市場還只是低端的,國內的六軸與國外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e: {- Q' M, D3 `0 _- m
5、小到個人來講,現成的研發工程師的沉不住氣,拿到一份圖紙就以為吃透了,開始做設計,卻不知從圖紙到產品其實中間有非常非常長的距離,研發的思路與管理不行。比如我們研發一款機器人涉及到彈簧選型,光是一根小彈簧的測試就用了超過3個月,真的是3個月什么都不做,就在測彈簧的性能。而且做出第一臺機器人還只是開始,大部分廠商是做出第一臺就開始出售,對我們來說做出第一臺才只是研發的一半而已。
# A; {" D2 ?7 W總之,可遇見的是國外的機器人會越來越便宜,國內的機器人近兩年會越來越多,然后過兩年會大批大批地死掉,其中幾家能沉得住氣,有所積累的就可以生存下來并分享市場份額。這些公司絕對是一路撐過來的,近幾年都不會有大的盈利,而是在做技術積累,只有有所積累,才能生存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