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炒飯丶糊了 發表于 2016-4-18 15:34 / L8 q/ _; ~% ~1 P( p# v
樓主現在怎么樣?可以分享下經歷嗎? 3 U8 z: T8 v6 X( b5 O
本人在2015年7月初到9月末在醫療器械公司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暑期實習,在公司實習期間,感受到了真實工作與自己理想工作狀況的不一樣,* a* S7 [6 R: o3 N# K' ^& ^1 P
醫療器械產品開發過程需要嚴格按照機械產品開發流程進行產品開發,產品開發過程中用到的圖紙需要歸檔;新產品開發前需要開發樣件,并對樣件進行測試形成打樣測試報告。開發過程中涉及到很多文檔,包括: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ECR(Engineering Change Request)工程變更要求,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質量工程展開流程等等。 B2 a( M$ I( |% @' y8 \) B
在公司里面做事情,團隊合作非常重要。一個新產品開發需要多方面人員參與,包括:測量算法、硬件、軟件、結構多個專業共同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算法人員進行信號相互匹配,上位機提取重要的特征信號,濾除不重要的噪聲信號,并依據特征信號進行當前參數狀態的識別。軟件人員需要將算法人員編寫的程序,通過C語言來實現,并且需要在顯示屏上顯示出相應的圖像信息。硬件人員需要將傳感器測量得到的微弱的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并且進行設計放大電路實現微弱電信號的放大,同時需要設計電源電路對放大電路進行供電,保證電路板不會發熱太大,功耗低、續航能力強。結構人員需要設計傳感器的具體外觀結構、傳感器的樣機制作和量產、傳感器材料等。需要保證傳感器能夠實現貼合緊密不脫落,并且,不會讓人感覺到不舒服,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一個完整的工業產品就需要各個方向的同事相互配合。產品出現瑕疵的原因不只是單一方向的,比如,某一生理信號測量與臨床醫生反饋產生不一致了,這里面可能是算法方面信號出現了噪聲干擾,也可能是軟件出現一些bug,或者是硬件電路放大倍數不夠,機械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生理信號提取微弱。團隊里面合作需要大家共同完成,沒有主次之分,對于一款成功的工業產品,每個方面都非常重要。同樣,部門之間也需要相互合作,如,一個傳感器樣機測試,不僅需要滿足單一產品的使用性能,而且,需要產品加入整機模塊中參數和結構相互匹配。在實習期間就看到了整機與附件之間由于溝通不及時導致附件樣件制作PIN針孔與整機PIN針孔相互顛倒的狀況。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附件硬件電路人員把電路圖給反了,亦或是整機硬件人員將電路圖顛倒了,也可能是結構設計人員將結構畫反了。所以,在整個產品研發過程中,有效的溝通顯得非常重要。
v5 L& D( L4 l0 _% { 公司生產產品一切都以市場為導向,國內公司開發產品一般會等國外公司產品先在市場上推廣達到一定量后,國內公司開始接國外公司產品的外包項目,這部分會比較有市場,因為國外公司已經在國內進行了相應的推廣。國內公司通過外包相應的項目,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將產品進行一番包裝,改頭換面之后生產自己的產品,再利用低價的優勢,將國外牌子的產品市場擠掉。因此,國內公司一般要求產品開發過程的時間短、成效快。公司領導層方面不愿意花費很多時間去研究一些基礎的東西。國內企業更多的是希望產品拿來就可以生產賣錢的。大多是集中是對當前在市場上已經買的不錯,但可能現在也有一些小的競爭對手公司的產品進行競品分析,通過簡單的改進,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達到始終保持占領市場的高地。公司研發過程中,主要不是研究而是開發!) [2 C9 L; v' x X k; m9 }
為了更好的進行項目開發,項目開發過程中會進行一輪又一輪的項目評審,項目評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在項目開發環節過程中這一環節能否通過。依據實習體會,感覺到項目評審也是對邏輯思維及溝通能力的一種考查。因為項目評審需要制作PPT,向別人匯報自己的方案和想法。在匯報方案過程中,不僅要求自己的思路清洗,而且,要抓到問題的重點和要點,讓別人很快的理解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 F( l" N3 v4 g6 n& Y5 ~7 \ 新產品開發過程中,需要做很多產品性能測試。如,防水測試、高溫測試、emc測試等等,使用壽命試驗測試,產品拔插壽命測試、可靠性測試等等。這些產品測試是醫療器械產品上市的基礎。3 [( }- `6 W t+ @7 e
結構工程師并不是針對每一細節都要進行設計,例如,并不是圖紙上的每一點都要自己去細化,很多時候工程師只需要提供一些產品大致概念圖,開模公司會依據產品概念圖及關鍵尺寸進行產品詳細圖紙的設計,這里就涉及到很多產品找模具廠開模加工,或者外協加工,并且對產品樣件進行性能測試。# N0 D8 {1 Y4 q. `; z! g! A3 L( a' ?
……
2 G1 ], g8 ~* N+ `* ]% ~ 在公司里面,結構工程師可能會做很多像是“雜事”一樣的事情,公司里正式工作員工對于工作有不同的工作態度,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東西沒什么技術含量,干的很不開心,沒有學到什么“真正”的技術,然后就離開了,開始了無休止的輪回。而另一些人對待類似“雜事”一樣的工作照樣做的非常認真,隨著時間和工作社會經驗的積累,這部分人逐漸成為了公司的骨干,獲得了晉升的機會。在我看來,無論一個大的任務還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做法都是相通的。在傳統工業行業里面,對于一個剛畢業的應屆生來說,基本上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只能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積累。4 Y7 b0 c" {. @! v# _6 H
1 R" J) r: R+ A* ~7 ?% [
( P8 V; h( M6 C5 e3 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