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法國工業有著輝煌的歷史,但人們必須正視的是,法國工業已經歷“失去的十年”,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和英美德等國“再工業化”的推進,法國一流工業強國的地位岌岌可危。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法國開始進入“去工業化”時代,制造業就業崗位從1980年的510萬下降到2013年的290萬,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20.6%下降到10%。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法國制造業延續了下滑走勢,2008年至2012年,制造業就業率和增加值占比分別下降了1.3%和1.8%。同時,利潤率加劇下降,勞動生產率增速持續減緩(2007年以來增長率僅0.9%,而2001-2007年增長率為3.1%),這也與德國、英國等其他歐洲國家的情況相似。
從協和飛機到高速列車,從阿麗亞娜火箭到核電站,法國工業曾給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最近十年法國工業整體上出現巨大的倒退:工業領域流失75萬個就業崗位,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下降了4個百分點,法國的貿易赤字達到600億歐元。 實際上,如果將比較的視野放得更寬,可以發現工業在法國經濟中地位的下降更加觸目驚心。據世界銀行統計,1971年法國工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6%,到了2013年僅占18.8%。2014年下半年,世界經濟論壇出臺的2014~2015年“國家競爭力報告”顯示,法國排名已下滑到23位,遠遠落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其他工業大國之后。法國一度有一種錯誤的想法,就是工業已經過時了,國家發展不再需要工廠、工程師、技術工人,法國進入了“服務業經濟”的時代。事實證明,這一想法并不現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不具備強勁的工業實力”。
“工業強則國家強”,面對伴隨“去工業化”而來的工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的持續下降,法國政府于2013年9月推出了《新工業法國》戰略,旨在通過創新重塑工業實力,使法國處于全球工業競爭力第一梯隊。用10年時間讓法國重振工業強國雄風。該計劃梳理出34個項目作為法國工業復興的支點,從大數據到云計算,從新一代高速列車到電動飛機,從智能紡織到未來工廠,法國政府對每一個優先發展項目的確定慎之又慎。
官方資料顯示,在34個優先發展項目確定之前,法國國家工業理事會牽頭邀請國際咨詢公司麥肯錫、法國國內相關行業協會及企業,對各類項目從三個角度進行了細致評估:
首先,該項目必須屬于朝陽產業,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良好的增長前景;其次,該項目涉及的頂尖技術必須是由法國掌握的,并且對經濟和工業化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再者,法國企業已經在該項目涉及的市場上獲得領先地位,或者相關市場具備保證法國企業可以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
“新工業法國”計劃雖然是由政府提出、政府主導,但是法國政府在頂層設計中很注意理順國家和市場的關系,力求既發揮“有形之手”的引導作用,又避免政府權限過大、越俎代庖。法國政府在這一輪振興工業計劃中的角色分為三種:一、規劃優先事項,但具體事務由專業人士確定;二、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比如出臺稅收優惠政策、提高年輕人教育水平、鼓勵科研院所開展相關科研;三、提供金融支持,便于企業及時融資。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在“新工業法國”計劃的前期調研中,牽頭的是法國國家工業理事會而非法國負責工業的政府部門。工業理事會的主要成員既包括法國經濟部門負責人,也包括大中小企業以及業內專家的代表,政府成員和非政府成員各占一半,保證了國家意志和專業意見能夠相互結合。
就在中國發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同時,法國經濟部也出臺新政,對原來的“再工業化”政策——“新工業法國”計劃進行大幅調整!靶鹿I法國2.0”出現一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法國“再工業化”開始效法德國。此次調整的主要目的在于優化布局!靶鹿I法國”計劃2013年推出時,曾梳理出智能汽車、機器人研發、新式高鐵等34個優先開發項目,近兩年來這一計劃雖取得一些成果,但廣撒“胡椒面”的弊端日益凸顯,優先項目太多,反而導致核心產業發展動能不足、方向不明。
此次調整后,法國“再工業化”的布局優化為“一個核心,九大支點”。一個核心,就是所謂的“未來工業”,主要內容是實現工業生產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以生產工具的轉型升級帶動商業模式轉型。九大支點,包括新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城市、環保汽車、網絡技術、新型醫藥等,一方面旨在為“未來工業”提供支撐,另一方面重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新需求。
這一調整中,效法德國的痕跡十分明顯。首先,法國經濟部長馬克龍在文件中明確聲稱,法國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就是能夠與德國工業4.0平臺“自然對接”。法國經濟部也清楚寫下:與德國合作是法國工業升級的一大重點。在法國“再工業化”歷程中,這樣的表態并不多見。
其次,在具體操作上,法國政府也制定了學習德國的詳細路徑。根據經濟部計劃,2015年秋法國“未來工業”項目將正式和德國工業4.0項目建立合作關系;2016年2月,法國將公布“未來工業”標準化戰略。對于“未來工業”的宣傳推廣,法國也將仿照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模式,舉辦類似大型活動。
該如何看待法國“再工業化”效法德國這一新動向呢?第一,它折射出法國在工業領域奮起直追的決心。法國的工業水平整體上確實被德國甩在后面,在向數字化生產轉型和推廣機器人使用等方面應該學習德國,法國將以“進攻性”的做法挽回工業落后的局面。
第二,從歐洲層面看,這一做法顯然將會加強法德在歐洲再工業化進程中的軸心作用,對于其他經濟體形成新的競爭力。法德對接有利于兩國在新型制造業的多個領域深化合作。長遠來看,法德作為歐盟軸心將引領新的智能化技術革命,推動歐盟保持和提升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的優勢。
另據據法國媒體3月30日報道,根據最新一項研究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法國人看好工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他們已經準備好投身其中了!豆I周刊》(Semaine de l'Industrie)在3月30日-4月5日的最新一期期刊中發文表示:工業已經開始復蘇了,許多的工業領域都已經朝公眾敞開了大門。
為了吸引工業家的投資,早在幾個月以前,法國經濟、產業更新和信息技術部長埃曼努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就曾經公開地表示:“法國的經濟如果沒有工業的支撐,將僅僅是一個海市蜃樓!彪S后,他又滿懷激情地補充說:“法國經濟的未來主要取決于工業的發展狀況:因為生產力的增益都集中在工業領域,貿易的重新平衡也是通過工業才得以實現的,而關于就業這場戰爭的成功與否也都取決于工業!
Trendeo研究機構表示:工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目前,新開設工廠的數量呈不斷增加的趨勢,同時工廠關閉的態勢也得以遏制,倒閉工廠的數量越來越少。根據Trendeo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從經濟危機以來,工業領域受到的沖擊非常嚴重,從2009年開始,工業的就業機會急劇減少,大約少了三分之一,但是這一狀況在2014年得到改善了,工業領域,尤其是汽車制造業,在該年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裁員,普通民眾也對國家工業未來的發展變得更加樂觀。
事實上,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工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預計在未來的幾年內將得到良好的發展,而在三年之前,僅僅有三分之一的人持有這一樂觀態度。而且,工業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進一步地提升。OpinionWay的業務總監洛郎(Laurent Bernelas)表示:“在過去,人們對工業的發展前景不看好。而現在,民眾對工業的好感度不斷地上升,雖然它終究可能會停止,但是這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預計在未來會達到70%!甭謇裳a充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受訪者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看待工業的發展,這還是近年來的第一次。目前,工業的創新層面和技術特性都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
法國冶金行業工業聯盟發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該聯盟剛剛決定擴大宣傳活動,更新關鍵技術,旨在填滿巨大的招聘需求,在工業,冶金,和相關領域(如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建造,家用電器等)。從現在至2020年,預計每年會提供10多萬個就業機會。同時為了填補退休人員的職位空缺,開發新的技術,也會增加就業崗位,因為生產技術的更新——機器人,3D打印機,以及產品的進化都會需要大批的人才。
法國冶金行業研究所總裁Fran oise Diard表示:“在未來,工業家都越來越需要了解盡可能多材料的工作者,需要會使用不同技術機器的人,需要掌握多門外語的人才。尤其是在工廠內部,因為汽車或者是飛機的制造都需要用到英語。”但是在那些傳統行業里面,例如機械師或者鍋爐工人,他們也都是招聘市場的“搶手貨”,尤其是在某些地區。在法國的奧弗涅(Auvergne)和阿爾薩斯(Alsace)地區,Constellium鋁業公司就很難招聘到合適的技術工人。Fran oise Diard表示:“工業領域的工業人員幾乎是不可能長期失業的,即使會已經一段短時期的待業,但終究會再次回到工作崗位。工業領域的工人簽訂長期工作合同的比例高達93%,遠高于其他工種,而且他們的薪酬水平也都相對較高!
法國冶金行業在招人,中國冶金行業在裁人;法國汽車行業沒有大規模裁員,中國汽車行業卻大規模放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