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國古代的軸承發明與應用 來源:![]() 5 G# T. ^% u- N$ c: k% N3 E5 ~$ Y+ ~. S& @" R" t9 \
中國軸承發展歷程圖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曾經非常輝煌,四大發明對后世影響深遠。中國也是最早發明軸承的國家,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商時期中國有了車,并始使用滑動軸承。周朝時期發明了利用動物油進行軸承潤滑技術,戰國時期中國開始用金屬制造軸瓦。元朝時期科學家郭守敬發明了回轉支承(轉盤軸承)技術。清朝時期制造出了具有現代軸承結構的圓柱滾子軸承。民國時期,中國開始批量生產軸承,并形成瓦房店、上海兩大軸承生產基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軸承行業飛速發展,最終奠定了中國目前軸承行業發展的總體格局,今天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軸承生產和銷售國。回顧中國軸承的發展歷程,我們應鑒古思今,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開拓創新,為中國軸承工業的輝煌而奮斗。 2 p$ `6 [, `- B' g- M/ p f" s
8 I0 b6 Z, {+ \8 g 5 E' X/ W; ?, Z% N; w( k" W
+ f) q& o, k8 i1 t6 f$ W8 e# Y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戰車,伴隨車的出現,原始軸承也開始應用。
![]()
商代戰車復原圖,其中有車軸和原始軸承等組件。 ![]()
《詩經•泉水》中最早提到軸承潤滑油,說明早在周朝時期中國已經掌握了軸承潤滑技術。 《詩經•邶風•泉水》一詩中提到了車軸和潤滑油,原文為:“載脂載轄,還車言邁。遄[chuán]臻于衛,不瑕有害?”其中“轄”為車軸上的金屬鍵,即銷釘;“脂”當然是潤滑劑。這幾句詩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用油脂把車軸潤滑,上好車軸銷釘,驅車遠行送我回到衛國家鄉,路上不要發生危險。 ![]()
出土的漢代金屬軸瓦(釭)——原始的滑動軸承。 戰國時期中國就發明了金屬軸瓦(釭),并出現了木材與金屬組合而成的滑動軸承。軸瓦的發明減小了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提高車輪轉速,延長了車輪使用壽命。 ![]()
車軎[wèi]——原始的推力軸承,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 《說文解字》對軎的解釋為“車軸頭也”。車軎呈筒形,套在軸端,由車轄將其固定在軸上,車軎內側應有較大的圓環面,頂住車轂,借以改善承受軸向推力時的工作情況,當時戰車車軎上安裝武器武器,沖鋒作戰時可以殺傷敵人,軎就是最早的推力軸承。 ![]()
秦始皇陵出土的秦代戰車,車軸頭就是原始的推力軸——車軎。 ![]()
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發明的天文儀器——渾儀。 郭守敬在渾儀兩環之間安裝了四個小圓柱體,構成滾子支承,這種結構與近代”滾柱軸承”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這可以說是原始的滾動軸承。(轉) 5 ] j# g1 S ~ t& o2 [% s
——未完待續——. C! C- \5 U5 e2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