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 ffice" />
- L: a/ a8 H& O" G8 ?辦公司最需要什么?有人說是技術,是資金,是人脈。假如你還能列出一堆的東西,也都是對的。某發了大財的人說地明白:“任何公司,需要的是支撐點,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 b' D, g" X; O1 k1 w( u支撐點可能是人,可能是物,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0 h8 Q) \; w6 H N0 J( T
小公司一般是桿狀體系,需要的支撐點少。大公司許多是面狀結構,需要的支撐點眾多。
! [4 C- R/ a' n2 j辦一個小公司,實際上有一個強人就夠了,多了也沒什么用途。小公司一般不可能接上億的項目,除非你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一般一、兩千萬的項目有一個強人做談判就可以了,老板是個輔助支撐點,要細心聽著,好好地盤算到底掙多少,最后進行決斷。這種時候,所有的東西當然都由一個人說,水、電、風、氣、自動化,有時還要和洋人打交道,新社會了。洋人不可怕,為什么怕洋人,我不懂,既然可以抵制洋人的東西,就可以明確告訴他,不喜歡他,但可以掙他的錢。 , j7 W7 {' T; o& t. T* O. b; i2 @: h
兩千萬的項目,技術談判最多談四天,再多說也沒什么說的了,或者就是甲方另有什么意圖。
, r) a8 |( y# t7 T( A4 o# C如果是技術公司,發展順利的話,一年半,最多兩年,一定要記得把當年的那個重要的支撐點攆走,當然,我不提醒你到時候你也會這樣作的,那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可以減少開支,樹立老板的威信,給員工一個正確的信號,公司已經走上正軌了。 ) S( a6 [. ?7 L w4 b% [) g% G
如果是銷售導向型的公司,攆走那個重要支點的時間恐怕就還要提前,只有這樣,公司才可以盡早地穩定下來。
5 d* r- u: V* Z; n/ P公司正規化的標志之一就是:再談判新東西的時候,就不是一個強人,而是一個班子,各司其職,水、電、風、氣、自動化分人來談,翻譯也說不明白技術詞匯了。效率降低的同時,老板穩定了,午夜夢徊的時候,就沒人來搶東西了。 9 d7 i& f) h: [
我設計一個高聳的巨型結構時,我們反復討論的問題是:用多支點結構,還是用四支點結構,多支點結構在地震的條件下,允許少數支點被擰斷,也允許基礎結構的局部破壞。但四支點結構就不同,它的基礎很深,基礎塊很大,四根立拄粗大,破壞的可能性小,但如果是彎—扭—拉復合的多向荷載條件下,只要有一根立拄破壞,將導致整體結構的毀損。有意思的是,老外最終選定了后者。 ! S) ?) S3 _: Q, C7 h/ s; ]) K
公司辦到一定的規模,支撐點自然就多了,支撐點一多,效率自然就下降了,但此時你已經不是市面上的游擊隊了,要建立公司的文化,那是一種斯文的東西,優雅而充滿著人性。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老板掙錢。李老板說不對,還說我胡說。我說假如你公司倒了,你肯把你的小樓賣了,給員工分了嗎?那家伙馬上就嚇跑了。
3 r: [ H# A8 Y6 [# M4 t什么是聰明的老板?就是善于找到公司的支撐點,在不同的時期找不同的支點,要知道什么時候哪個支點太強了,要拆掉,哪個支點太弱了,也要拆掉。有一點你要特明白,市面上可以做支點的材料是很多的,有鋼材的,有木料的,什么時候用什么,那是你的事,用后處理也是你的事,你有自由裁量權。我常見到路邊上扔著的廢舊鋼軌和枕木,在礦區就更別說了。有時常想,這家伙不知當年給誰出過力?
8 ]2 h2 [ Z3 k" p6 r' m+ w7 ]支點多了,分布合理了,公司要倒也是很難的,要經歷許多年的,美國佬的一些公司都是經歷20-30年才最終倒閉的,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但我周圍的一些公司卻可以瞬間倒閉,你只有離它很近才知道為什么,人家還一再囑咐別告訴別人,原因是怕笑話他當年的企業文化,他還要留著它東山再起呢!幾天前見到他,真地起來了,還是那個文化。 7 V9 Z+ c. x5 ~/ E
找你自己的支點,創業吧!運氣好的話,明年你就是大的老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