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不上社區了,今天終于閑下來,跟各位閑扯幾句。一來算是跟各位前輩大俠討討建議,二來算是給學弟學妹(主要還是學弟)一些教訓總結。大約一年前發過一次帖子,講了講工作大半年以來經歷的種種,如今進程又有了新的變化,所以來匯報一下,當然,小弟的工作學習大抵是離不開機械了。
5 w7 ?! {5 N. o4 f, q1 R
3 d: ]0 f4 Q# z8 F( I9 |# r$ e本人14年畢業,大連某二本。。。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大型機床廠,其實有心人一查就能知道是什么廠了,改制之后雖然大部分股份歸個人了,但是全廠還是濃濃的國企風。就是員工懶散,老板罵人那種。樓主在里面做所謂的裝配調試工程師(見習),去年一整年行業不景氣,聽同學說最近幾個月工資只發三分之二了,奇怪的是,工人發三分之二,大樓里的設計管理人員卻可以發百分之九十五的工資。至于樓主為什么走呢,一會再說。第二份工作樓主立志要找一份設計崗位,遂面到了一家私企,之前我的工資是2600+300補助(稅前,到手總共也就2200),這家私企說前三個月每月1000,算實習,轉正3000,于是我在樂得找不著北的情況下草草同意了。這一次的工作環境有了質的提升,因為是單純的設計公司,所以環境自然沒的說,至于設計的內容,主要是注塑件的結構設計,也是有個老師傅來帶我,我從UG開始學起,軟件進步很快,有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而且設計總監很快找我談話,說要給我轉正了,當時我的心情溢于言表啊,才工作了不到兩個月,就轉正了,然而他接下來的話簡直猶如晴天霹靂,“轉正的工資照之前實習工資會有很大提高,是2000塊。”我X,不是3000么。。。或許會有前輩覺得新人這個價格不錯了,要多想想你為企業帶來了什么。9 a z' X @* E8 U6 h! Q9 Z" k
7 E4 a3 x( H+ Q8 z2 [7 z
話我聽得進去,但是容小弟解釋幾句,大連的基本生活費(因為不包吃住,所以都要自理),每個月大約是2000元,這是在除了基本的吃住行消費以外沒有任何附加消費的情況下,2000元的工資,扣除了五險一金還剩1400,換句話說,我工作了大半年,每個月家里還需要貼補我1000元左右。雖說家里沒困難到拿不出錢的地步,但是好歹也是二十多歲的人了,總讓家里拿錢,實在過意不去,所以這份工作做著特別的窩火。當然除了捉襟見肘的生活水準以外,這家公司出爾反爾的態度讓也我大為惱火,不過我性格天生是包子,在公司三個多月從未跟上級紅過臉,就算是最后要走的時候也是說家里最近有事,不得已請辭。接下來我在大連處于失業的狀態浪蕩了一個月,這一個月我向好多家企業投了簡歷,結果是大企業沒回應,小企業回應后讓我去面試,工作環境另說,待遇居然都是1000-1500,無奈樓主只好決定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了。。。5 D3 R5 a8 y/ x9 K$ ]
: _0 E) W: T" ]' r: o
下一站,北京。北京的工作,說來慚愧,是家里安排的,也是個小私企,做礦下防爆產品的,有個老師傅,70高齡返聘,當年清華的高材生,據說是中國防爆產品中電子感應系統方向的先驅了。然而中國工業的不景氣對這個小企業來說影響更大,我來到這個企業的時候已經是六月份了,15年還沒接到一筆新單子。沒有新單子就沒新產品,所以我在這就變成了打雜的,本來是想好好學習學習的,無奈辦公軟件倒是熟悉了許多。不過也有好消息,工資終于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水平了(我沒要五險一,所以到手3900,管住)。干了兩個月,歷時近一年的工作經歷暫時告一段落,新的學習歷程開啟。
8 X4 k" y0 \( A+ R3 Y V3 U+ s% _6 H, b5 T- U1 u5 L
剛剛說我為什么要從機床廠跳槽呢,其實是因為對工作性質的追求吧,當時被忽悠進了廠子里,每天就是和一幫老師傅擰螺絲。。。我倒是沒瞧不起諸位工友,我們一家子都是工程師,也都是從基層干起來的,但是廠里對待大學生的態度和未來職業的規劃實在太亂,企業文化的氛圍就是得過且過,可我實在不想讓自己的未來也變成得過且過的狀態,所以綜合考慮,還是撤吧。
2 b8 p1 Z8 m4 B2 X* v: z q5 h1 L8 { l% }( S; V) q- Q& Z
那么樓主現在干嘛去了呢?我這個慫B選擇了留學這條路。為什么非要走這條路呢?我觀察了一下遼寧的企業,好企業對學歷的要求已經大大超出了正常的范圍,要么211,985,要么研究生,而我試了兩次考研,均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更是復習了半程就選擇放棄了,因為數學實在是學不明白。相比之下,英語對我來說更得心應手一些,在機床廠上班的時候每天抽時間學一學,第一次考雅思就可以考到6.5分了。所以這時候我還是跟家里商量了一下留學的事情。然而,留學顯然不是個十全十美的對策,因為開銷實在太大了。樓主現在在土澳,而且是兩年制的碩士,為什么最后選擇了這樣的留學計劃呢?第一,我的目標國家是加拿大,但是加拿大的錄取標準實在高的嚇人,三份申請全被拒了。' d: F! y, o# H/ p2 j2 p0 R
% R+ D( N* L4 K4 e3 I+ J9 v第二,英國留學基本為一年制碩士,其水分變大,回國后不少企業認可度降低(腐國的朋友不要拍我,我只是反映我了解的情況)。: U& v1 @3 D/ h% g
X! m C2 g& H2 @0 b第三,美國的開銷更大,完全承受不起。第四,選擇兩年制課程是因為還是想學到真本事,無論是在專業還是英語上,相比一年制,兩年制所學知識更廣更扎實。那么,除了費用問題,就沒其他問題了么?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如今海歸數量急劇增加,大多數企業也都明白海歸的質量已經今非昔比了,甚至有人下斷言,留學都是些經受不住國內高考的人,選擇逃避的手段。對這種看法,樓主還是持部分肯定的態度的,畢竟,我就是沒能過考研的坎兒,才選擇留學出來的。但是既然選擇了,還是得硬著頭皮走下去了。如果畢業會遼寧會是什么情況呢,我也大致做了了解,工資上講4000-5000。一定會有吧友問我,這和我的花費相比,劃算嗎?長遠考慮,我認為是劃算的。
* M) O) M c' b1 u. r* ?6 w: O
/ ]" K) l; z# j9 `之前我看到有個社區的朋友發了一篇帖子,是說讀書學歷的重要性的,里面他說了一個例子,是他一個朋友如今發展受到了限制,就是由于缺少一紙文憑。文憑很重要嗎?在我看來它是值這幾十萬的價錢的。第一,如今本科生確實是爛大街了,我父母那個年代(五十年代生人),大專都算得上是高學歷,而如今,麥當勞的服務員(不是兼職,是全職哦)都有本科生在做,試想就算現在順利到了一個合適的平臺入職,過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晉升之路上靠的是什么呢?能力人緣都相當,接下來估計就要看學歷了吧。第二,高學歷不一定高工資,但是高學歷會有高起點。花了幾十萬,回來之后每個月到手三四千,確實得不償失,但是就業的路顯然是更寬了。或許好多學霸沒體會過找工作時由于學歷學校受歧視是什么滋味。有一次我去沈陽投簡歷,我低三下四的問一個招聘負責人,他們是否招應屆生,他說招啊,符合條件就招,我把簡歷遞了上去,他看了一眼,然后指了指后面的要求,“那不是寫了要211,985么?!”我只好尷尬的笑了笑,趕緊退出來。兩年后再回來,我應該會更有自信面對這些大企業了吧。第三,海歸的質量確實水,數量確實大,但是工科好像是個例外。拿我身邊舉例,一個語言班里17個人,算上我一共兩個學機械的(那個是本科),剩下的大部分就兩個方向,一個是計算機,一個是商科類。其實這也是所有海歸的一個縮影,商科類占去了很大的比重,剩下的海歸其實不是很多的,機械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我對就業還是持肯定態度的。第四,留學水不水,還看個人。我這人性格好,但是好像除了性格好,就沒有別的什么優點了,不過在職場的風浪里走了這么一遭,也算上是對我今后學習的一個激勵吧。像那位吧友說的一樣,上學和能力不是沖突對立的,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這句話我也同和我一樣奔走在學習路上的學子們共勉吧。9 {0 z5 F! ~; [- u
6 o; D2 l: u( c4 ~% |
那么問題來了(以上的話算是給想出國的同學的經驗之談吧),接下來想請教各位前輩大俠了,因為我的正式專業課程還沒開始(現在還在讀語言,這個月月末正式開始專業課學習),所以希望各位能對我今后的學習方向給些建議,具體的來說我想了解一下有限元和仿真的發展前景,電氣電子專業與機械的聯系性和重要性,還有編程如C,C++等和機械行業的聯系,以上這些也算是我未來想考慮的行業吧。除了專業,畢業后到底歸國還是留下來也是個問題,不知道以各位大俠的高見,中國工業這種頹勢還能延續多久,今后是會更好還是更差?求解答,再次跪謝各位大俠!( F) D% X2 ~& g! P$ C" e
- M5 Q. K9 O4 k& G最后,今后如果我在這發現了什么與國內教育,以及機械行業不同的,有意思的地方,還會與大家一同分享的!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