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資訊模型一詞由Autodesk所創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BIM(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簡單的將數字信息進行集成,而是一種數字信息的應用,并可以用于設計、建造、管理的數字化方法。這種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環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個進程中顯著提高效率、大量減少風險。
不能有效地給甲方帶來成本的節約、效率的提升,不能實現吹過的牛皮,甲方對BIM依舊是半信半疑,并不以為意。我們深知,實現BIM化的工程管理任重道遠,非一日之功。BIM咨詢企業也如雨后春筍;各種xxBIM咨詢每天發著不痛不癢的微信推文,內容毫無新鮮的東西,半死不活。項目就那么多,敢于嘗鮮的業主就那么多,說服一個甲方采用BIM,一個項目都要跟很久,前提是你還得首先讓自己有BIM基礎能力。各種軟件你總要買吧,要想把噱頭講得更大,還需要買些3D掃描硬件、一些管理平臺系統吧!你瞧,總共就這么點兒項目收益,都幾毛錢一平米了,結果還不夠付給軟件公司的版權費,那還怎么做得下去!硬件+軟件,總得有個幾十萬的基礎投入。你看做個模型,一塊兩塊的報價,但還有人比你更低。
一方面是需求不足,一方面是競爭激烈,沒有項目,又不好意思解散BIM團隊。都待著也是無聊,我們來做做培訓吧!忽悠不住甲方,那就去忽悠下自己的乙方吧。各種BIM培訓也是如雨后春筍。有單純做技能培訓的,也有做考證培訓的。當然主要是Autodesk Revit培訓,偶爾看到Tekla。BIM市場現狀,一方面是市場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確實是BIM人才的稀缺。BIM人才應是優秀的工程管理人才、信息化人才,而不是繪圖員的升級版--翻模員。但由翻模員打怪升級為BIM人才依舊路漫漫其修遠兮。首先得對著屏幕拉過一兩年模型,建模和檢查模型問題要得心應手?旖萱I閉著眼睛就能操作,達到熟練繪圖員的狀態。之后得在工程一線待一兩年,模型聯系實際,能深刻體會到BIM技術落地的阻力。那就猶如對牛彈琴,等到忍受得了工地的烈日,也熬出了一定的協調能力,具備了一點匪氣,這時便升級為一名BIM工長,或者BIM經理。也就是說,得要個三四年的時間,才算是有一定的BIM項目管理能力。但是有多少個項目來練手呢?我們姑且認為,之前國內的所有項目,也就這四五年,都是甲方花錢來給國內BIM人員來練手的!哈哈,所以,沒有帶來效益也是在情理之中,權當企業交了學費。但是,在有一定人才儲備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就是要拼真本事,要產生切實效益的時候了。
不過可能沒有多少企業能熬得出頭,BIM技術領域就進入了這樣的一座圍城:外面的還在爭先恐后地涌進,里面的早已想盡早出去。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于是都多元化經營。不只會建模,還要做動畫,當然附帶做做培訓吧。還能為自己儲備一批翻模員。有點培訓實力的,就做企業BIM培訓,買一個證書的授權,就成了BIM考點。忍不了清貧,耐不住寂寞,BIM企業也就都成了類似效果圖公司一樣的作坊企業、來料加工企業,什么掙錢就加工什么,而不是做一家信息化企業、技術創新企業。這樣下去是做不了BIM的,是拆不了國內BIM發展現狀的圍城的。
一言不合就做培訓,權且當做是生存下去的策略。企業要形成自我的核心競爭力,那么首先就是自我定位,自己擅長且專注的細分領域,做工作分解,做標準化流程,做好服務合同范本。往EPC全流程去做,才是正確的道路。否者別搞了幾年BIM,辛苦錢都交給了Autodesk,那將是一個軟件公司占領一個國家的一個行業的笑柄。
一言不合就做培訓,或許不是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不是未來BIM領先企業的蟄伏期。我們一直不缺少能做模型的人才,缺乏的是有思考力又有行動力的人才。就算是BIM培訓,也不要單純教什么建模,考什么證書。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國民之麻木,不是學醫能救得了他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