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郭臺銘:富士康未來將不再需要機械工程師”這個帖子的標題,我有話說:( f7 h6 j! b* o) z# [
$ d4 X) W+ c h, X" b這個標題就是樓主對郭臺銘董事長這篇演講的解讀?如果是,我想罵人,但是現在論壇不太提倡罵人,那就算了,再說罵人顯得我這本來就不高的素質就更低了,在沒讀郭臺銘董事長的演講之前,我看了這個帖子標題,把我嚇一跳,看了才知道原來是個“標題黨”,至于富士康需不需要機械工程師,只有郭臺銘董事長自己清楚。* j; ^ L- C1 }8 g
; a3 [; L" W9 X, v- ?4 n
我曾經在富士康工作過6年,富士康的產線內的非標設備,工裝夾具,包括富士康的機器人和機械手,那個不是機械工程師設計的,郭臺銘董事長的說是富士康將運用智能制造的大數據分析替代人工經驗判斷的公差,怎么能解讀成富士康不再需要機械工程師呢?
! d8 s2 v; x& g+ A2 x
5 b: K) @# @8 Y$ {我們相信未來智能制造的機器人替代工程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我覺得機器人再智能,它們畢竟還是人類創造的,機器人在思維上要超越人的創造力,在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算法再遺傳,也只是概念上的遺傳,我甚至相信機器人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產生人類的思維和情感,但是我不相信機器人的思維能夠產生靈感,有人說科學的進步是無止境的,一切皆有可能,這話我是相信的。機器人能夠產生靈感,現在的我是不相信的,如果有一天有人能夠科學的證實:人類曾經就是“造物主”創造的“機器人”,那時候我會相信機器人可以產生靈感,可是現在是不行的。/ p& J) D& l4 `5 L4 ]6 I8 D m
) Z3 Q) |" k1 q4 A3 T# g1 R$ H# U幾年前郭臺銘董事長說未來富士康不再懼怕“用工荒”,當時“代工”行業沒人相信怹的話,而那幾年正是富士康研究機器人最如火如荼的時候,現在富士康的機器人已經普遍的應用在產線里了,富士康的每個廠區都有一個設備開發部,這個部門專門為自己廠區的生產線開發非標設備替代人工,每年花費上千萬,確是零收益,在08年,09年經濟環境最不好的時候,最困難的時期,很多廠區裁員,很多廠區的一把手建議裁撤設備開發這個光花錢不掙錢的零收益部門,當時郭臺銘董事長堅決不同意,這幾年不是看到了回報了嘛!而且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這不就是工業4.0的雛形嘛?
9 k) U9 B- x4 U Y- k+ z' d/ h/ e, k1 A. j# ^; r% P( Q! K
人站的高度不一樣,眼界也不一樣,現在看是德國引領了智能制造的時代潮流,其實我想說郭臺銘董事長也早看到了智能制造的那一點陽光,這里可不是給郭臺銘董事長本人歌功頌德啊,我堅信臺灣是中國地,臺灣人只能是中國人,其實我在富士康的那幾年,感受富士康對待員工還是比較苛刻的,這幾年貌似好了很多!
1 M5 R8 y- U! G3 a9 I- }' O; P. ]+ |6 y5 F8 }
只是想說智能制造我們中國人一直在努力。
- i, _- k: P3 j) \& Q) M# U. N' X: a' v+ | Z
扯淡扯遠了,說的都是沒用的,目前看來,我個人覺得對于帖子的標題編寫,還是嚴謹一點好,不要老搞噱頭嘛。. h5 ?7 x y% Z' H
: `/ M- F3 C' i. |. Y2 ^0 m& Q我也相信郭臺銘董事長目前還是不敢說如樓主標題一樣的話。; R9 {" b" ~2 z2 J7 _
7 F' y: g: B! s' t$ N7 n
智能制造如蓋樓,
( h7 b; A7 {& z; r( q% D5 D工業基礎非作秀。
& `7 T' o+ r8 h; y% Q0 _踏踏實實搞技術,; W$ I0 U. M$ d3 q# }
千萬不要玩噱頭。
& w! P" _; Q0 U;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