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對于關錫友,看過他一些談話和訪問。兩會的時候他還作為東北老工業區代表發言了。總感覺他已經脫離了做實業的思維。不像董明珠走到哪里都想要說一些振興實體經濟的話。這種思維對于整個制造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他具備一定的前瞻性,符合信息時代的大數據的潮流。但是他說如果機床老不壞,那他們做機床的就沒錢賺。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因為機床是作為一個公司的固定資產,這個資產會折舊,但是周期應該很長,這樣才對得起前期技術交流和購買成本。我去過一些老工廠,工廠最寶貝的還是從德國、瑞士買了20多年的老機子。剛性、精度穩定性方面依然很好,工人也很小心地維護著。
. }4 t7 N+ A Y! a
* s, [) L( ?9 \* j6 Z2 x- X4 d我們國家的很多大廠,因為拿到投資、拿到國家補助就砸錢買設備。但是卻不注意刀具、夾具的更新和設備的維護。很多廠花200萬買機床很舍得,因為能拿到貸款。但是如果在使用后要花20萬買夾具就表現出非常不情愿。須不知在高精刀具夾具的投入和保養甚至比再買一臺設備強。$ U5 G. u& `) M% z. g1 s; o$ u' R
+ M% p+ R" u1 Z& ~: B" Q/ E: X% j現階段機床最重要的是本身的品質和服務。前期技術溝通后到廠的性能和使用出現問題后的服務。所以這就要擺脫機床買賣過程中銷售的主導模式。從銷售拉關系喝酒吃飯轉變為前期良好的技術溝通和后期及時快捷的售后服務。提高售前和售后工程師的待遇。這些人在一線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待遇微薄。而這些人反而是直接和客戶打交道,最了解客戶需求和自家機床的人。 0 ^4 ^5 c: j1 `" d* z9 p; C- H
; g, M U7 q) V$ e" w
平心而論I5的機床性能還是不錯的。就是身價放得太低。有些有實力的客戶反而看不上,私營小工廠很歡迎的。希望I5在市場上能走得遠一些,久一些。讓更多做機加工私人企業受益。同時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I5上是一步很險的棋。就像當年長城汽車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H8上一樣。不管這個系列的成敗如何。不注重全局化、沒有豐富的產品鏈、沒有自己獨門的技術優勢再絢爛的鼓吹都會只是空中樓閣。
6 c: T/ p" L$ g; ^; _: l- W, c
3 Q! u0 I3 W! h+ M& R' ]說一句不成熟的話,我倒希望國家暫停對一些國產機床的補貼補助。就讓他們難過一陣子。以我的單純之心我也非常希望國企的這些高層少一些爭斗,多一些發展民族工業的情懷。現階段基礎工業依然是立國之本。
% n8 Q2 W7 L: `
. P2 I n* T5 \: ^, W' s* V以上淺見,大家輕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會員
x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