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約36.9%,從業人口大約1億,對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的貢獻巨大;同時制造業還是服務業的根基,創造了大量衍生的工作機會。美日歐的發展歷程也告訴我們,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話語權。 現在基本每個企業家都在說轉型,但是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制造業的轉型是制造業內核的延伸,是在其熟悉的領域和軌道上的創新和延伸,轉型,絕不是轉行。 ![]() 一、制造業+是制造大國向強國升級的重要方式
首先用三句話表達目前國內制造業的看法。
第一,“制造強則中國強”。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文件開篇名義: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充分說明了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程度,對中國戰略轉型的重要意義。
目前中國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約36.9%,從業人口大約1億,對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的貢獻巨大;同時制造業還是服務業的根基,創造了大量衍生的工作機會。美日歐的發展歷程也告訴我們,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話語權。
第二,“大而不強思變革”。中國制造業目前的現狀是制造業2.0、制造業3.0、制造業4.0并存,但是從現狀看,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還在2.0的電氣時代停留,新型制造業3.0提升,龍頭企業和優秀上市公司正在向4.0進發。
第三句,“基礎具備加速行”。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基礎和產業工人,擁有世界上最聰慧的企業家,不論是商業智慧、創新的精神、勇于學習的動力還是為實現目標堅定的決心,中國企業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前兩天我在山西調研一家國內知名的重型卡車企業,在那里我碰到了奔馳動力總成全球銷售負責人亞歷山大先生,他對我提到中德制造的區別,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德國制造還在花大量的精力在研究系統和流程的時候,中國企業已經在積極地因地制宜,大膽實驗,并在實驗中糾錯,這一點值得敬佩。未來中國制造,一定潛力無限。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已完成引進、吸收、再創造的過程,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申請國,整體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能力不斷的提升,進入了以原創為主要驅動的發展階段。億萬人口的廣袤市場,完整的產業配套條件,以及不斷崛起勇于創新的創業者和開拓者,中國已經具備向智能制造轉型的基礎。
那么,未來對于中國制造業該如何提升呢?
我認為,制造業+是制造大國向強國升級的重要方式。新經濟對經濟總量的貢獻目前比重還比較小,制造業的升級顯得尤為重要!爸圃鞓I”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從分析問題和加入要素出發,缺什么補什么,讓“制造業+”成為由大到強的推動力。
這其中不僅包括加互聯網的融合,還要加上技術的創新、機制的變革、跨界的融合,我們會在制造業+的過程中為優秀企業提供資本支持。
二、未來十年是制造業+的投資窗口期
從政策面看,打造自主高端制造業已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中國制造2025》用“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等來強調了制造業的作用,明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的方式,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從資金面看,去年以來“一行三會”政策頻出,防風險去杠桿,提升直接投資在融資中所占的比例,引導資本脫虛就實。IPO加速的條件下,一大批科技型、創新型制造業企業順利過會,也會刺激一級市場投資積極擁抱實體經濟,助力制造業轉型。
從產業面來看,中國制造業本身已經暗潮涌動,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么怎么去選擇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呢?見微知著,我們總結了四個維度來衡量一個企業制造水平的高低:
一是從員工收入看制造,人均收入很低的制造企業很難產出偉大的產品;
二是從合作伙伴看制造,供應商是誰,最終使用產品的客戶是誰,上下游客戶是否優質,都可以反映這家企業在供應鏈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我們投資的力星鋼球,服務的客戶包括了全球最領先的汽車制造商,從一顆小小的鋼球就能體現制造水平;
三是從工廠管理看制造,主要是看工廠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細化水平;
四是從員工面貌看制造,好的企業是能夠“聞”出來的,員工的工作狀態、精神面貌是能看出來的。 三、制造業投資的七個機會窗口
我們常說,投資就是投未來,在制造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們將關注未來十年制造業投資的七個機會窗口。
首先,不僅要關注產品制造,更要關注生產產品的生產線和設備;
其次,高成本的勞動力未必能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機器人取代人不可逆轉;
第三,信息化、互聯網高度融合的投資機會;
第四,柔性制造,C端需求倒逼B端制造能力的提升,讓制造端更接近市場,更感知消費;
第五,生產產品的生產型公司向創造持續服務的生產型公司轉變,從一次銷售產品變成持續收費的服務企業;
第六,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現實世界面對無數個虛擬世界。要密切關注智能化的一切技術、產品、應用場景,關注智能服務,尤其是數據采集分析、智能遠程監控、測試、智能服務平臺等方面的機會;
最后,關注云制造、3D打印、供應鏈金融的機會。
很多企業家跟我說,前景很美好,但現實很煎熬。我想說,制造業越是難熬的時候,具有創新的制造是越有可能誕生偉大的企業家和企業的機會。
四、“務實”和“創新”是優秀企業最重要的基因
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建議企業家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秉持“務實”和“創新”的品質,不要被市場的浮躁所干擾,F在基本每個企業家都在說轉型,但是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制造業的轉型是制造業內核的延伸,是在其熟悉的領域和軌道上的創新和延伸,轉型,絕不是轉行。
然后,企業家必須堅守商業的本質,工匠精神、工程師思維、產品態度和客戶滿意度是經營企業最基本的道理。
同時,“實”字是優秀企業最重要的基因。與其參加天價的老總培訓班,不如務實、踏實、求實地走進工廠、走進生產線、走進實驗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資本+產業攜手,共赴2025之約
未來十年,智能制造一定會將像電和互聯網一樣進入每一個制造領域,深刻地改變我們的世界。
有資本的助推,有脫虛向實的全社會共識,有2025中國制造綱要的指引,更有中國人的聰明、勤奮和追求創新的實干精神,我相信,中國制造從大國向強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一定會涌現出一批全球有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隊伍!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