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 ffice" />
無論你念過多少書,也無論你知道多少新奇的理論和計算方法,絕大多數人最終是要入世混事的,混不了事又比較清高,就只能給別人做食客,也可以叫幕賓,古時可以食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孟嘗">于孟嘗ersonName>君的門下,現今可以服務于大富商或政府機構,隨便說點什么無關痛癢的話,也有錦衣玉食。再清高了,可以歸隱山林,日出日落相伴,再不問世間風云,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作不到,人們喜歡世間的繁華和喧囂,喜歡華屋大宅,更喜歡靚麗女子。
就像明朝詩人寫的詩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樣,人生中留給我們可以肆意拼搏的年代和時間是不多的,尤其在這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你提長槍、短戟敢在戰陣中沖殺,并最終幸存下來,就是浪花淘盡的英雄。
機械行業是一個寬泛的領域,我想不出對工程師有什么限制,有什么是不能從事的?無論是石化、航空/航天、海洋設備、金屬行業、采礦及勘探,無不深深地打著機械的烙印,他們都是可以供機械工程師發揮才能的地方,每次聽別人說:那不是我的專業!我不會!我都要問人家:你給自己限定的專業是什么?
在機械行業做事,可以把事情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做單體的產品,或者叫設備,搞這類東西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適當的廣度。第二類是做工程,或者叫線,作這類事情和搞產品需要的知識正好相反,它需要的是比較寬的廣度和適當的深度。
我們也許可以從做單體的產品開始侃,亂侃無妨。
假如我問你,設計、制造加濕器或激光設備,與設計一臺鋼包翻轉臺有什么不同嗎?不知你如何回答,反正我認為都差不多,只是有些東西復雜點,花的時間多些罷了。
作產品,你其實要把握的就是兩點,第一就是這東西干嗎用?第二就是怎么把這東西用好?掌握這兩點你以為容易嗎?其實非常復雜,一個東西沒弄好?為什么?我分析過無數的東西,就是上面這兩點沒弄明白,南極雪地車的履帶板其實要求的強度并不大,但環境溫度特低,我們常規的電機到了印尼,使用的壽命下降許多,因為那是濕熱帶氣候。所以,充分了解使用條件和工藝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設計出好的產品,在了解所有使用條件的情況下,你還是不知道怎么設計一個東西,那好像就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事情了。
有客戶請你設計200噸鋼包翻轉臺時,你應該先看鋼包的詳細圖紙,包括重心、總體重量、留鋼的最大量等問題,把那個要翻轉的東西了解透,這是最關鍵的地方。設計的時候,最關鍵的問題是所謂‘翻過點’的問題處理,這個東西處理好了,就一切OK了,從前有人把轉爐都翻亂了,就是某點的計算有問題。在大管道的輸送問題上,也常有人在最高點出事,砸爛了下游的管道,這其實都是一類問題,是理論力學的問題。
有些重型設備的設計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一個250噸的鋼包車,鋼水、包體、車體、耐火材料等東西加在一起的重量很大,但難度不在于車體設計,而在于如何啟動及停止,并且要非常準確可靠。這就要用到激光測量、數字變換及傳輸等東西,你把這些東西學好了,你的產品比別人的技術水平就是高,就可以在行業里混住,光能作車體設計顯然是不足夠的。
假如有客戶找你訂加濕器出口用,一般會有5-6條技術上的要求,同時需要一個精確的報價,你需要做什么呢?你需要一個和他要求非常相近的‘模式’,要知道出口目的國的各項要求、認證條件、各種手續等。
把這個‘模式’放在桌面上說,超聲振蕩器用誰的?壽命多長?什么價錢?需要認證的器件(包括電源線、插頭、開關等等東西)用誰的?什么價錢?殼體的材質?添加劑的限制?阻燃等級標準?模具的壽命和價格?控制板的價格?這些東西都詳細地確定下來以后,價格就定下來了。你就可以決定作還是不作?像這類出口的小電器都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主要是遵守進口國的各項法規和認證制度,產品是安全、可靠的,同時具有一定的使用壽命,有人會問,既然就這么點事,為什么做不好老出事?阿拉確實不知道為什么?
做單體設備,有些技術難度的東西主要分布在電子行業、石化領域、動力設備等東西,有些問題能解決,有些問題是我們現階段解決不了的,假如你搞這些東西就要注意,你領導讓你設計一個大軸承,壽命和載荷條件要達到SKF或FAG 的水平,你就無論如何都作不到,還是趁早找別的干吧!這類事情包括:芯片基礎層要解決的問題,材料純凈度的問題,流體的高速流動的深度模擬的問題等東西,這不是我們這代人能解決的東西,環境也不允許。
而有些東西,無論是低功率的激光設備,加工專機,哪怕是一般的通訊設備(如手機和相關產品),今天要設計和生產這東西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你不用懼怕這些東西,它都是你的業務范疇。就像把短戟交到你的手上,你首先要敢上陣,打一仗下來再分析自己的破綻在哪里?別人是怎么耍槍的?那個編碼到底是怎么解決的?假如你不上陣,抱怨敵人太多,難以預料打仗的后果,最終你就耍不了槍。
關于設備的設計方法,那都是基本的理論,不外乎是以前說的強度、剛度和驅動及控制方式,不再細侃,免得招人煩!
在中國,由于社會環境和生存條件的限制,做產品是很難生存下來的,無論你有多深的技術都不行,最終的結果都是走入別人仿制,先殺價,你跟進殺價,降低質量再殺價的循環怪圈,最終大家毀掉這個東西,別人再去仿制另外的東西,留下你自艾自憐。關于這件事,我只有一句要說,人是不可能戰勝老鼠的,永遠都不可能,貓,是世間最靈敏和技巧性的動物,貓都沒辦法的事情,我不會做。
有的時候,你就被迫走上系統集成,也就是做工程,或者叫做‘線’的道路。那也許不是你最初的選擇。
做工程,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不是誰都能做,道理其實特別簡單,《全唐詩》就放在那,有幾個能背地出來的?作工程需要經驗、博大而寬廣的知識面,龐大的朋友和供貨商的圈子,資金的支持等許多東西,即使別人想仿制,一時也難。
待續------------------------------------------------------------------------------ |